三合院仙草飄香

隱身在桃園復興鄉深郊野地裡的紅磚三合院,「外婆橋」以傳統的客家菜、新舊融合的裝置擺設,串連起三代婆孫情,沒有過多的粉飾,在百年素顏的庄腳處,端出最當季的好滋味。

週六清晨,當大部分人們還沉睡在夢鄉中,隱身紅磚三合院裡的「外婆橋」,兩個紅磚砌成的大爐灶,乾柴烈火已裊裊升煙。鍋裡煮的是後山採集回來的野生仙草,曬乾後在大鐵鍋內慢火細熬,男主人林孝儒守著大灶,4小時當中,他必須控制好火候,因為只有小火熬煮出來的仙草,才能保持又濃又稠的口感。要熬出這一鍋仙草原汁,必須在端午節前後上山採摘剛長出來的野生仙草曬乾備用、等颱風天過後去山裡撿木頭劈柴,我問女主人豆豆(黃淑惠)為何要如此費工?她微笑不語,盛一小碗讓我淺嘗,滑順的古早滋味,微苦之中帶有自然的回甘,難怪有客人吃過這裡的檸檬仙草冰之後,就再也無法忘懷,每年夏天都要來預定這碗熱賣的消暑冰點,擠一擠上頭的厚切檸檬片,聞聞手指頭沾滿的清香,暑氣便消除一半。初次到訪,轉進蜿蜒小路,心裡不斷疑惑,座落在這山邊田間、地處偏遠的小店,如何吸引顧客上門?抵達後,迎面遠方看到一塊漆上靛藍色木製招牌,上頭寫著白色的「外婆橋」三個大字,旁邊還有圓仔、麵線、地瓜的圖片,安靜地豎立在芭蕉樹下,相當醒目。店名「外婆橋」,因為此處正是豆豆的外婆家,1915年出生的鄒二妹,幾個月大便被送到大溪,給豆豆的外公家當童養媳,從此守在這紅磚三合院,一待將近一個世紀。豆豆原本從事商業設計,加入城市上班族一員,感覺心靈不斷被掏空,適逢家中父母也因炒賣股票失利,決定把外婆閒置的三合院變作假日餐廳,她趁休假日回來幫忙布置、架設網站宣傳,將舊有的竹簍圍上紅花布充當燈罩、擺放在紅磚牆外的巨大鐵鳥籠,融入新舊的裝置意味。室內空間有四方桌配長板凳、也有舊時皮製單椅搭配鮮豔桃紅牆面,角落處掛上紅磚筷架、竹籃內擺上碗盤,貼上毛筆揮灑的紅色春聯:「好吃、再一碗!」古意有趣。









原本愛吃不善煮,負責出主意的豆豆,因為媽媽患有癌症,不忍其母的手藝失傳,於是辭去工作,成為第三代掌廚人,更把現代養生觀念,帶入傳統客家菜色中。例如一道豆乳小黃瓜,選用自家栽種不施農藥的小黃瓜,清脆的瓜聲,搭配著大溪採買的有機豆腐,佐以陳年豆腐乳、豆瓣醬和白芝麻調成的濃郁醬汁,果真好吃! 天氣好時,可以看見一輛古董娃娃車上,放著外婆晾曬的醃瓜、蘿蔔乾、福菜等等,從醃製各種醬菜中,領悟客家的勤儉精神。因為四季氣候影響,夏天能夠吃得到鮮炒的綠竹筍,冬天只能用筍乾來炮製,「外婆筍」採用豆豆外婆在房子後方栽種的桂竹筍,取其最嫩的筍尾,抹上鹽巴、天然日曬,加上也是外婆醃的福菜,以雞高湯燉煮,即使在冬季也能享用,感受到乾淨的陽光味。除了仙草雞湯、仙草滷雞腿、招牌豬腳燉紅麴之外,店家有兩款不甚起眼的小菜,卻最讓人驚喜。烘蛋厚度足足約比外面賣的高一倍,裡頭放的料,由菜園來決定誰最新鮮就誰來當配角,有紫蘇、九層塔或蘿蔔乾,一上桌蛋香四溢,外層焦黃香脆,中間軟嫩,熟度適中,感覺很像西班牙烘蛋,但是卻少了油氣,尤其放冷吃也不會有油味,原來歸功於不愛吃油的豆豆,她以四顆雞蛋、少一半的油量,來製作這道菜,歷經三十幾次的失敗,才研發成功。另外一道平凡不過的焦糖地瓜湯圓,單是擺在上面的兩片焦糖色老薑,就知道不簡單。


攝影——Shalom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2011年3月號GQ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