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人生 黃鼎殷
我會做好事來紀念你
以精神延續取代肉體連結
很多人在遭遇父母親死亡後,會有種變成孤兒的強烈失落,對過往認定的人生價值產生反向思考,感到孤獨無依。
黃鼎殷醫師將人生經歷歸納了十五大課題,每個人在這十五大課題裡的創傷比例不同,人生動力療法(Heart Empowerment Therapy),能直接進入每個人最深的創傷課題,透過引導,重新經歷創傷情境和宣洩情緒,輔以「法句」清除問題,一如移除生命電腦中的惡意程式設定,讓我們能夠看見創傷底下的黃金,活出人生感動。人生動力療法所歸納的十五大課題,為按順序累進發生。這一期介紹的是第十二個課題:「親人死亡」。
父親帶來人生價值的反省
母親帶來有形的依靠
親人死亡,會讓人成熟,黃鼎殷從自己切身的經驗回顧:「它帶來的是一個人生的總檢查。」
易經中把人生分為六個階段「潛龍勿用,見龍在田,終日乾乾,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人生前三大階段叫做充實自己,後面三個階段叫服務人群,待自我充實夠了要邁入服務。
進入中年的黃鼎殷說:「大部分的人會在中年階段遭遇父母死亡的課題,正好是前後人生階段交接之處。父親的死亡帶來對人生價值的反省,母親的死亡讓人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依靠;這個依靠包含財產、家庭,任何你覺得可以依靠的東西、所有物質的支持。對自己一人留存在世間,產生一種空洞無恃的感覺。」黃鼎殷認為「親人死亡」可以說是大部分人有意識以來的最大創傷,如果沒有真正面對,甚至會比感情創傷來得更劇烈。
守孝三年是療傷設計
以精神延續連結
古代人建議守孝三年,黃鼎殷認為很有道理,當年面臨父喪,他確實花了差不多三年的時間才恢復,並且在這三年中印證古人的建議,有著情感上的進程,「親人死亡的創傷那麼劇烈,恢復差不多需要三年。三年守孝期間,古人建議不要離開家鄉、不要有太大的旅行、留在家裡守墓,這都是治療創傷的設計。」
經歷父母肉體的消逝的階段,讓人不得不踩進精神領域,才有辦法與過世的親人產生連結;重新找到建立精神連結的辦法,也差不多需要三年,黃鼎殷說:「以前當肉體存在的時候,我們透過各種方式眼、耳、鼻、舌與父母連結,產生的記憶,突然這些連結都斷了,很難習慣。我舉個例子,有一次坐高鐵回去的時候,我突然跳出一個想法:『我爸現在不知道在幹嘛?』但是下一個念頭是:『我爸已經死了。』這是一個習慣性,所以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對比,這種失落感很像一個天塹一樣,怎麼去克服?這個考驗太難,很多人在這裡敗下陣,產生強大的失落感。」
死亡意願的消結
感受你們活在我身上
在至親過世時,黃鼎殷提醒,我們也會產生一股「死亡意願」:「尤其到中年,可能事業、地位、財富,都已經在某一個不錯程度的時候,親人死亡會產生一個強大的對照,感到自己所擁有的財富權勢都改變不了結局的空虛。很多人敗下陣,消化不了,有的人事業就收了、過幾年就生病了。有一項研究發現:四十%的女性和二十六%的男性,會在伴侶去世之後三年內死亡。這也是因為死亡意願產生的結果。」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108期/ 9月號】
以精神延續取代肉體連結
很多人在遭遇父母親死亡後,會有種變成孤兒的強烈失落,對過往認定的人生價值產生反向思考,感到孤獨無依。
黃鼎殷醫師將人生經歷歸納了十五大課題,每個人在這十五大課題裡的創傷比例不同,人生動力療法(Heart Empowerment Therapy),能直接進入每個人最深的創傷課題,透過引導,重新經歷創傷情境和宣洩情緒,輔以「法句」清除問題,一如移除生命電腦中的惡意程式設定,讓我們能夠看見創傷底下的黃金,活出人生感動。人生動力療法所歸納的十五大課題,為按順序累進發生。這一期介紹的是第十二個課題:「親人死亡」。
父親帶來人生價值的反省
母親帶來有形的依靠
親人死亡,會讓人成熟,黃鼎殷從自己切身的經驗回顧:「它帶來的是一個人生的總檢查。」
易經中把人生分為六個階段「潛龍勿用,見龍在田,終日乾乾,或躍在淵,飛龍在天,亢龍有悔」人生前三大階段叫做充實自己,後面三個階段叫服務人群,待自我充實夠了要邁入服務。
進入中年的黃鼎殷說:「大部分的人會在中年階段遭遇父母死亡的課題,正好是前後人生階段交接之處。父親的死亡帶來對人生價值的反省,母親的死亡讓人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依靠;這個依靠包含財產、家庭,任何你覺得可以依靠的東西、所有物質的支持。對自己一人留存在世間,產生一種空洞無恃的感覺。」黃鼎殷認為「親人死亡」可以說是大部分人有意識以來的最大創傷,如果沒有真正面對,甚至會比感情創傷來得更劇烈。
守孝三年是療傷設計
以精神延續連結
古代人建議守孝三年,黃鼎殷認為很有道理,當年面臨父喪,他確實花了差不多三年的時間才恢復,並且在這三年中印證古人的建議,有著情感上的進程,「親人死亡的創傷那麼劇烈,恢復差不多需要三年。三年守孝期間,古人建議不要離開家鄉、不要有太大的旅行、留在家裡守墓,這都是治療創傷的設計。」
經歷父母肉體的消逝的階段,讓人不得不踩進精神領域,才有辦法與過世的親人產生連結;重新找到建立精神連結的辦法,也差不多需要三年,黃鼎殷說:「以前當肉體存在的時候,我們透過各種方式眼、耳、鼻、舌與父母連結,產生的記憶,突然這些連結都斷了,很難習慣。我舉個例子,有一次坐高鐵回去的時候,我突然跳出一個想法:『我爸現在不知道在幹嘛?』但是下一個念頭是:『我爸已經死了。』這是一個習慣性,所以會產生一個很大的對比,這種失落感很像一個天塹一樣,怎麼去克服?這個考驗太難,很多人在這裡敗下陣,產生強大的失落感。」
死亡意願的消結
感受你們活在我身上
在至親過世時,黃鼎殷提醒,我們也會產生一股「死亡意願」:「尤其到中年,可能事業、地位、財富,都已經在某一個不錯程度的時候,親人死亡會產生一個強大的對照,感到自己所擁有的財富權勢都改變不了結局的空虛。很多人敗下陣,消化不了,有的人事業就收了、過幾年就生病了。有一項研究發現:四十%的女性和二十六%的男性,會在伴侶去世之後三年內死亡。這也是因為死亡意願產生的結果。」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本期【魅麗雜誌 108期/ 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