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捷踹飛老婦網驚呆 醫嘆厭老與厭童正流行

網路瘋傳一段影片,一名老婦要求讓座不成,反遭男子踹飛。(圖/翻攝畫面)
[NOWnews今日新聞] 近日網路瘋傳一段影片,一名手提各種提袋的老婦,進捷運車廂後要求一名男子讓出優先席不成,故意用包包碰撞男子,男子一氣之下將老婦踹飛。該老婦的黑歷史被挖出,過去就常要人讓座,不少網友對此事件都覺得大快人心。不過精神科名醫沈政男感嘆,厭老與厭童正在流行;這次踹老人,下次就會踢小孩。
沈政男表示,該事件暴露出台灣公民社會的論述能力不足,網路上大量為踹人叫好,卻缺乏理性評論。他認為,這一腳象徵「厭老時代」的來臨,具有歷史性意義。若不加以反思,類似暴力事件可能會從老人延伸至孩童,形成更廣泛的社會問題。
他指出,厭老與厭童正在網路上盛行。近日流傳的貼文,例如七歲小孩在速食店被大人回嗆「我是二十年後的你」,表面搞笑,實為厭童內容。沈政男警告,許多人不自覺參與這種文化,就像早年社會在性別議題上不自覺厭女一樣,台灣所謂進步價值常是表面現象。
沈政男指出,對比昨天事件的網路反應,許多評論將老婦標籤化,如稱其為學術單位「X髮魔女」,這種言語本身就是厭老的表現。他強調,如果以相同方式稱呼小孩,社會反應會截然不同,凸顯民眾對老幼群體的價值判斷偏差。
他分析,博愛座制度的變化也是事件導火線。原本標示「老弱婦孺優先」,後來改成「優先席,只要有需要都能坐」,政策模糊導致民眾行為認知錯亂。年輕人認為與一般座位無異,而老婦人依長期認知要求座位,衝突隨之發生,制度層面的問題被忽略。
沈政男批評,事件被情緒與網路操作主導,網紅與側翼大量出征,拍手叫好者眾,但缺乏理性反思。這反映出台灣社會對公共議題、道德規範與進步價值的理解仍停留在前現代化階段,真正應討論的制度與教育議題被忽略。
他補充,厭童現象也逐漸浮現,社會上已有貼文抱怨小孩占座、吵鬧或不聽管教。高鐵「寧靜車廂」的設置,是因應這種現象的初步措施,但未來若小孩在公共場合喧鬧或父母干涉,可能衍生踹小孩事件,社會應預先反思這股厭童文化。
沈政男指出,厭老與厭童並非台灣特有,東亞多國面臨類似問題,主要原因為高齡化、少子化以及世代價值觀差異。他批評,台灣部分藝人與媒體未意識到這種文化,只是追求媚俗或流量,而非真正社會反思或教育推動。
他對比中國大陸的報導,指出大陸記者能寫出周延評論,但台灣網路媒體多淪為狗仔與追星報導。長篇社會評論消失,劣幣驅逐良幣,剩下的多為下三濫貼文,例如「踹得好」的簡單喊話,反映社會理性討論缺失。
沈政男總結,捷運踹人事件的根源是博愛座制度未妥善設計,但網路反應卻偏離制度討論,專注於個人情緒和政治立場。他呼籲社會正視厭老與厭童現象,重建公共道德、制度教育與世代理解,避免暴力與仇視成為日常現象。
相關新聞
北捷老婦遭踹飛 呂秋遠:大快人心但是男子恐怕也會面臨高額求償
北捷婆婆逼讓座遭踢飛!超扯黑歷史起底傻眼 律師提醒殘酷1件事
北捷婆婆遭踹飛!男乘客恐背傷害罪 作家朱宥勳出手:抖內賠償金
- 記者:nownews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