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三條冠狀動脈塞住 醫:心肌梗塞年輕化

有患者在搭捷運前往看演唱會途中,突然暈倒,急救後確認為急性心肌梗塞。(示意圖/取自Pixabay)
[NOWnews今日新聞] 一名38歲的林小姐平常除了工作以外,最大的興趣是追星,雖有高血脂及心臟病家族史但平時身體無恙,去年冬天前往演唱會途中,卻突然在捷運站內喪失意識,急救後確認為急性心肌梗塞,以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病況穩定,也順利於2週後返家,重回追星生活。
台北慈濟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宋鎮宇提到,個案經心導管檢查確認為急性心肌梗塞,由於3條冠狀動脈均出現嚴重阻塞,其中最主要的左前降支近端呈現完全阻塞狀,已無法透過氣球擴張或支架方式處理。
宋鎮宇指出,考慮患者年紀尚輕,緊急實施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讓病患免於因持續灌流不足引發的惡性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等併發症。術後經歷拔管、病房積極的心肺復健,於2週後返家。後續患者持續於門診以藥物治療,調整生活作息及運動習慣,病況穩定也順利重回追星生活。
8類人成心肌梗塞常見危險因子!醫: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
宋鎮宇提醒,心肌梗塞常見危險因子包括家族病史、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抽菸、缺乏運動與長期壓力等。醫師表示,過往急性心肌梗塞等心臟病多被認為是高齡者疾病,但近年來因生活作息不規律及飲食習慣改變,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
「通常需要做到緊急手術的,大多是急性心肌梗塞。」宋鎮宇說明,緊急心臟手術為了減少缺血休克時間,通常得由正中打開胸骨,快速建立體外循環,進而施行繞道手術。
對於50歲以下族群,因身處中間世代,工作壓力大,容易忽略飲食及健康管理,宋鎮宇認為,當有突發的心臟健康狀況時,往往相當危急;此外,三高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但多數人不會每年健檢追蹤,因此無法察覺到危險。
宋鎮宇呼籲,高風險族群除了常規心電圖及X光檢查,必要時可進一步安排運動心電圖或核子醫學心肌攝影,讓潛藏疾病及早現形。醫師認為,定期檢查與健康管理,是維護心臟功能的重要關鍵,胸悶、心悸或突發喘促都不應忽視,及早就醫才能避免憾事。
相關新聞
一顆蛋黃酥=一碗滷肉飯!6類人吃柚子注意 恐釀不良反應
25歲女直播主怕掉粉!憋尿5小時「血尿」就醫
中醫揭2舉動恐成傷腎元凶!「護腎6招」一次看
- 記者:nownews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