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政花蓮勘災超低調 媒體人讚:零負評

張善政花蓮勘災超低調 媒體人讚:零負評
桃園市長張善政一身輕裝赴花蓮光復勘災,關心前往第一線的桃園隊,卻有網友質疑「擺拍」。(圖/擷取自詹江村臉書)

[NOWnews今日新聞]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下流光復鄉災情慘重,滿地汙泥亟待清理。大量民眾自發前往協助救災,桃園市長張善政也低調現身現場,但隨即遭網友酸是「擺拍」,引發討論。媒體人「文翔論政」說,張善政是休假時間去,也沒有穿背心,相當低調,勘災根本零負評。

文翔論政表示,天災誰都不願意看到,但台灣地處多災環境,每年颱風、梅雨、地震接連而來,民眾或許習慣與災難共處,但對外國人來說已經是難以想像。他強調,在這樣的背景下,政治人物的勘災表現格外敏感,「勘災最大忌就是推卸責任」。在災害當下,比起追究誰的錯,災民更在乎家園何時能復原,人禍的責任應該在事後追究,否則只會讓災區百姓心寒。

文翔論政指出,政治人物在勘災時最常出現的問題就是「沒有同理心」。有些官員想以玩笑話化解緊張氣氛,卻往往弄巧成拙,最後被批評失言。還有時候高層維安過度,總統或大官出巡大陣仗,畫面顯得疏離,甚至影響當地救災,這都容易引發民怨。

他直言,政治人物勘災幾乎是「動輒得咎」。如果不去,會被罵「不關心災民」;若去了,則會被檢視一言一行,連雨鞋沒有泥巴都可能被酸「不夠認真」。因此,他提醒與其煩惱如何應付輿論,不如思考「自己能帶來什麼實質貢獻」。

文翔論政強調,勘災不是要官員親自去救災,因為那是專業救難人員的工作。政治人物若硬要扮演英雄,反而會造成混亂。他說:「官員有行政權,就應該調度資源、整合人力,協助災後復原與防範計畫;民意代表則能透過人脈、聲量,把資源帶進災區,或提醒外界注意被忽略的角落。」

他進一步指出,政治人物勘災最忌諱的就是「兩手空空去現場」,既沒有帶來任何幫助,還擺出姿態做表面功夫。他認為,比起多一個人挖泥土,更重要的是發揮專業價值,否則志工就能取代,「何必帶一位大官陪著挖土?」

文翔論政舉例,近年少數被視為「零負評」的勘災案例就是桃園市長張善政。當年在行政院長任內,他南下處理台南寒害與震災,態度務實,讓時任台南市長賴清德也緊隨一旁觀摩,甚至曾獲民進黨立委肯定。這次花蓮堰塞湖災情,張善政也是利用假期默默前往,沒有穿標示姓名的背心,只穿著運動褲、雨鞋,披條毛巾就到現場。

文翔論政指出,張善政並非「兩手空空」,桃園市府早已派員支援,他此行重點是讓專業局處考察,再視需求增派資源。他強調,張的初衷就是「來,是想幫忙解決問題的」,這才是政治人物勘災應有的態度。



相關新聞


花蓮還在救災!台聯籲南投停放國慶焰火:雙十武裝兵變跟台灣無關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死傷!蔡正元點3部會:還想用謠言掩蓋失誤


張善政赴光復救災!青鳥酸「擺拍」 他曝當年這事:賴清德很感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