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普尼毒雞蛋流竄!醫師示警:每天3顆吃半年「恐傷神經或肝腎」

[周刊王CTWANT] 廣效型殺蟲劑芬普尼(fipronil)毒雞蛋流竄數縣市,造成人心惶惶。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偶爾食用殘留低的雞蛋不會立即中毒,但長期大量食用或敏感族群(兒童、孕婦、肝腎病患者)可能就會影響神經、肝腎及生殖系統。
黃軒醫師今(11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若民眾食用到含有芬普尼殘留的雞蛋,其影響需視殘留量與攝取頻率而定。一般情況下,雞蛋的殘留量非常低(低於0.005毫克/公斤),人體可藉由代謝與排泄機制自然排除,因此不太會出現明顯不適。
若殘留量偏高(約0.01至0.05毫克/公斤)且持續食用多顆,可能出現輕微症狀,如胃部不適、頭暈或噁心。至於極端暴露情況(0.05至0.3毫克/公斤),例如誤食農藥級芬普尼或孕期長期高量攝取,則可能對神經系統造成影響,甚至出現抽搐、癲癇,並可能損傷肝腎功能或干擾內分泌與生殖系統,雖然在人類的直接證據尚未完整。
他強調,吃到1顆「略超標的雞蛋」並不會立即中毒,因為人體具有代謝與排出能力;真正的問題在於「長期、頻繁、與高劑量」的暴露。
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及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農藥殘留聯合會議(JMPR)的定義,若平均每日攝入量超過可接受每日攝入量(ADI,約0.0002毫克/公斤體重/天)並持續6個月以上,即屬於長期過量暴露。以1顆含0.1 ppm(100微克/公斤)芬普尼的雞蛋為例,若體重60公斤者每天吃1顆,攝入量約為6微克,已遠超過ADI的0.012毫克/天;若每天吃3顆超標蛋,風險更高。
換言之,若每天吃同一來源、含0.1 ppm以上的超標雞蛋3顆以上並持續半年,就可能構成長期暴露,導致慢性神經或肝腎影響。台灣食藥署的估算也顯示,若雞蛋殘留值達30 ppb,每天吃7至8顆可能引發慢性中毒,若在24小時內吃下100顆,更可能造成急性中毒。不過,黃軒也補充,這樣的攝取量對一般人而言幾乎不可能發生。
他提醒,某些族群的風險特別值得注意。兒童因體重低且代謝酵素未成熟,暴露後的相對劑量較高;孕婦則因芬普尼及其代謝物可經由胎盤或乳汁傳遞,雖然人類尚無確定證據,但動物研究顯示對胎兒有潛在毒性;至於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代謝與排泄速度較慢,累積風險也會提高。
針對如何保護自己與家人,黃軒提出幾項建議:選購來源明確、具檢驗紀錄的品牌雞蛋;關注政府公告與食安通報;烹調時雖難以完全清除農藥殘留,但可降低微生物風險;保持多樣化飲食,避免長期大量食用單一來源蛋品;敏感族群則可選擇檢驗較嚴格、標示清楚的產品。此外,他也呼籲社會支持食品監測與產地追溯制度,以提升整體食物鏈的安全性與透明度。
最後,黃軒總結:「偶爾吃幾顆並不會怎樣,但若每天吃同一來源超標蛋超過3顆、持續半年,就可能構成長期暴露;每顆含0.1 ppm以上、每天1顆連吃半年,也可能對神經與肝腎造成影響。」他也引用食藥署的數據,提醒若每日攝入7至8顆超標蛋,可能引起慢性中毒,而在短時間內大量食用則可能急性中毒。
他強調,並非每顆含有殘留的蛋都會讓人立刻生病,但「殘留濃度越高、食用頻率越密集、或屬於敏感族群」,風險就越不容忽視。因此主管機關要求下架回收,是為了避免慢性暴露持續過久。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健康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