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濕氣重易疲倦!中醫師激推「10種食材」祛濕又補氣 潤餅這樣吃更加分
雖然清明時節氣溫已漸漸回暖,但要特別注意此時的氣候仍不穩定,早晚溫差變化大,若疏於防範容易因此著涼;加上清明前後的雨量也逐漸增多,建議出門要隨身攜帶雨具以及薄外套來保暖。
清明保養首重保暖去濕 緩解過敏、濕疹、關節痠痛等症狀
中醫師王俞寧以中醫的觀點來看,清明時節溫差大、濕度高的節氣特色使得人體容易受到風邪與濕邪入侵,可能出現過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濕疹、四肢關節痠痛、精神疲倦、頭暈腦脹等症狀。因此在此節氣主要養生重點在於保暖去濕,提高免疫力預防邪氣入侵的同時,也要增加脾胃去除濕氣的能力。
多食當令食材與生薑 有助於提高免疫力
飲食方面建議挑選當令食材入菜,例如:蘆筍、茼蒿、牛蒡、花椰菜、青椒、韭菜、芹菜、枇杷、桑椹、蓮霧等,另外中醫認為生薑有發散風寒、溫肺暖胃的功效,炒菜煮湯時加一點薑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
潤餅選擇全麥餅皮、低熱量內餡 留意熱量問題
除此之外,傳統清明節常吃的潤餅其餅皮、內餡熱量及含糖量都偏高,王俞寧提醒,三高及糖尿病族群要適量食用。建議可選用全麥潤餅皮,以川燙的雞肉絲取代油脂含量高的五花肉或紅糟肉,以無調味的堅果粒取代花生粉及糖粉。
清明連假期間不妨帶著家人一起到戶外踏青,不僅能呼吸新鮮空氣、提升心肺功能,透過運動排汗的方式也能有效祛除體內濕氣,預防疾病!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南部春捲vs北部潤餅」哪種熱量高?營養師解答 特別是這幾種餡最肥
·清明乍暖還寒!中醫師提醒「這4件事」一定要做 1湯1粥幫你顧脾胃
- 記者:常春月刊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