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類常見藥物」最容易害食道灼傷!藥師示警 止痛藥也在內
藥物性食道炎是指某些藥物在吞服後停留於食道,導致食道黏膜受到刺激或損傷,引發發炎反應。這是一種臨床上不可忽視的藥物副作用,常見於日常藥物中。
常見症狀?
這些症狀通常在服藥後幾小時到幾天內出現,尤其是藥物沒配足夠水、或在躺下姿勢下吞藥時更容易發生。
•胸口悶痛
•胃灼熱
•吞嚥困難或吞嚥疼痛
•感覺卡藥、食道灼熱感
常見引起藥物性食道炎的藥物?
1、抗生素(Antibiotics)
部分抗生素會產生酸性,容易刺激食道:
•Doxycycline:屬於 tetracyclines 類,是最常見導致食道炎藥物之一。
•Clindamycin、Amoxicillin:也曾被報告與食道不適有關。
2、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
•如 Aspirin、Ibuprofen、Naproxen 等,這類藥物可能損傷胃與食道黏膜,特別是在空腹服用或有胃潰瘍病史者更需注意。
3、雙磷酸鹽類藥物(Bisphosphonates)
•如 Alendronate、Risedronate 等骨鬆治療藥物,具腐蝕性,服藥後若未保持直立可能導致嚴重食道損傷。需搭配足量開水,並直立至少30分鐘。
4、影響食道括約肌張力的藥物
•某些藥物會放鬆下食道括約肌,增加胃酸逆流風險,包括:Benzodiazepines(如 diazepam)、Alpha-adrenergic agonists。
5、其他藥物
•Ferrous sulfate(硫酸亞鐵):鐵劑可能會卡在食道造成潰瘍。
•Potassium chloride(氯化鉀):可能引起食道黏膜刺激。
•口服化療藥物、維他命C、大顆錠狀維他命等也可能造成不適。
如何預防藥物性食道炎?
1、每次服藥搭配至少200-250毫升的水(約一杯)
2、服藥後請維持坐姿或站姿至少30分鐘
3、避免睡前服用藥物,服藥後30分鐘內不要躺下
藥師小提醒
藥師洪正憲-藥就趁憲在強調,吃藥時不只是看療效,也要留意潛在的副作用。若你出現吞嚥不適、胸口灼熱或卡藥的感覺,不妨與醫師或藥師討論,評估是否與藥物有關,並考慮更換劑型(如改為膠囊、懸液劑)或調整服藥方式,才能確保用藥安全與效果。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不是所有藥都可以一起吃!藥師揭「相剋藥品」 沒效還可能心律不整
·服用安眠藥、心血管藥,千萬別碰「這類中藥」! 醫師示警:可能致命
- 記者:常春月刊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