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腎病但「這些」情況例外!腎臟科醫師傳授3招辨識

腰痛≠腎病但「這些」情況例外!腎臟科醫師傳授3招辨識

不少民眾因為腰痛懷疑腎臟出問題而到醫院求診,但腰痛代表腎臟有問題?醫師表示,腎臟的位置比一般人想像的位置還高,大概在肋骨下緣,脊椎兩側,許多民眾腰痛的位置都比較低,大都與腎臟相關疾病無關。

根據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臨床經驗,多數因腰痛而求診的患者經常是肌肉筋膜炎、腰椎退化性骨刺所造成。大多數腎臟相關疾病不會只以「腰痛」表現,還會伴隨泡泡尿、水腫、高血壓、疲倦……等症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洪毓權表示,雖然有些人會因為結石、感染或是特定的疾病而造成腎臟疼痛,但更有可能是骨骼肌肉問題,像是長時間坐姿不良或運動後的肌肉疲勞而引起拉傷或椎間盤突出。

如何識別腰痛是否與腎臟相關疾病

與腎臟相關疾病引起的疼痛,通常感覺像是來自於背部或腹部的深處,且可能伴隨發燒、噁心、尿變化(顏色、頻率、疼痛)等症狀。洪毓權分析,若疼痛關乎腎臟相關疾病時,不僅背部上方會出現疼痛,相關症狀也有所不同。如何識別腰痛是否與腎臟有關呢?

疼痛位置:腎臟引起的疼痛通常位於背部的兩側,正好在肋骨下方,而不像肌肉疲勞那樣可能在腰部的任何地方出現。

疼痛性質:腎臟疼痛往往不會因為改變姿勢而有所緩解,這與肌肉骨骼問題引起的疼痛不同。

伴隨症狀:如果腰痛伴隨著發燒、冷顫、尿液變化(如血尿或泡沫尿)、頻繁或疼痛的排尿,這可能是腎臟問題的跡象。

哪些腎臟相關的疾病會導致腰痛?

腎結石

洪毓權強調,腎結石一旦發作起來非常疼痛,會導致肋骨下方的側面和背部疼痛,當腎結石卡在輸尿管(從腎臟延伸到膀胱的管道)會引起一陣劇烈疼痛,而不是典型的腰部持續疼痛,同時常伴隨尿液可能呈粉紅色、紅色或棕色的情況。而在國際期刊的研究顯示,在初次結石發作後5年內,尿路結石的復發率約為30%,因此,有相關的病史時,必須特別留意。

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症狀除了背痛以外,還包括尿頻(有時膀胱已空,仍持續想小便),小便時有灼熱感或疼痛,尿液呈現混濁甚至會有惡臭情況,全身的症狀可能有發燒、噁心以及嘔吐。如果沒有即時進行治療,感染可能會影響到腎臟,導致腎臟感染,引發更嚴重的症狀。

他說,泌尿道感染在女性中則更為常見,因為女性尿道系統較短,因此細菌更容易從尿道進入人體內。腎結石和腎臟囊腫也可能是感染的危險因子。泌尿道感染通常需要短期口服抗生素使用,而更嚴重的感染可能需要住院治療。

多囊性腎病

多囊性腎病有可能同時引起腎臟部位疼痛,以及出現腎功能異常的情況。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1997到2006年,台灣有2.4%病人是因為多囊性腎病而進入透析治療。

洪毓權表示,多囊性腎病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可分成兩大類:一、染色體顯性多囊性腎病變(ADPKD),通常發生在成年人;二、隱性多囊性腎(ARPKD),通常在出生時或出生前診斷,比起顯性多囊性腎病變(ADPKD)要罕見多。

多囊性腎病會隨著年紀增長,腎臟囊腫數量逐年增多,而使得腎臟體積越來越大,甚至超過正常腎臟數倍,因此壓迫到腹腔正常組織,引起腰腹部疼痛與不適。常見的症狀,還包含高血壓、腹部異常大、血尿、還有反覆泌尿道感染等等。

揪「腰痛」原因先做2件事

洪毓權說引起腰痛的原因相當多,僅有少數與腎臟相關疾病有關,大部分的腎臟疾病,例如腎絲球炎、腎病症候群,或是腎衰竭很少會以「腰痛」表現,建議民眾發生腰痛時,先仔細觀察疼痛位置及是否伴隨其他症狀,若有伴隨其他症狀,再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找出引起身體不適的真正病因。


腰痛≠腎病但「這些」情況例外!腎臟科醫師傳授3招辨識

文/邱玉珍、圖/巫俊

諮詢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洪毓權

參考資料: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707/project_1.html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