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使用聊天機器人?醫籲:AI不是「真實的朋友」,5大注意要點

隨著人工智慧(AI)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許多心理健康相關的AI產品,如情緒聊天機器人、心理測驗程式、壓力管理App等,已逐漸被大眾廣泛運用,加上AI便利、隱私及不帶評價的特性,越來越多人選擇與AI聊天,談論那些難以啟齒的煩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市民,AI雖能成為心理健康促進的輔助工具,但並不能取代專業醫師或心理師的評估與治療。


習慣使用聊天機器人?醫籲:AI不是「真實的朋友」,5大注意要點

習慣使用聊天機器人5大注意要點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賴柔吟精神科醫師指出,AI雖然提供便利、即時的回應,但對於習慣使用聊天機器人的民眾,建議仍要注意以下事項:

1.AI只是「程式工具」,不是「真實的朋友」:

AI的回應,只是程式設計的反應,不具有真實的感情與同理心,更不能取代現實生活的人際互動。

2.使用AI,仍要保有批判性思維:

相關社會事件跟研究都顯示AI也會犯錯,所以對於AI所提供的身心健康建議,都必須經過思考及判斷。

3.AI無法診斷疾病:

AI並非醫療專業人員,僅能提供文字參考,若有長期失眠、情緒低落或出現自傷想法,仍需立即就醫。

4.要建立「真人」的求助清單:

當心情鬱悶或有任何傷害自己的想法時,「不要」求助AI!請聯繫朋友、家人、老師或撥打「1925安心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諮詢專線,讓「真人」協助您。


習慣使用聊天機器人?醫籲:AI不是「真實的朋友」,5大注意要點

當心情鬱悶或有任何傷害自己的想法時,「不要」求助AI!請聯繫朋友、家人、老師或撥打「1925安心專線」、「1999轉8858幫幫我吧」諮詢專線,讓「真人」協助您。

5.避免過度依賴:

AI只是輔助工具,而非唯一的心理支持來源,真正的心理治療,仍需要專業醫療團隊的評估與介入。

臺北市衛生局提醒,如果有心理困擾或心理諮詢的需求,目前臺北市12行政區有13據點提供社區心理諮商門診(含青少年心理諮商特約門診)及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還有「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也可提供心理諮詢及專業心理支持服務。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酒糟性皮膚炎中醫也有解!吳宛容中醫師:美顏針灸4大穴位、5招預防發作



維生素D缺乏恐誘發「非典型憂鬱」!尤冠棠醫師:4大類族群應補充維生素D3



經前症候群不只頭痛,焦慮更困擾!吳明珠中醫師:飲食6要訣擺脫經前症候群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71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