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堅:吃出健康的彩虹飲食


張金堅:吃出健康的彩虹飲食

文/張金堅(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510期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於2017年全世界高達78%在蔬果的使用方面嚴重缺乏,約有390萬人因蔬果攝食不足而導致死亡,早在1991年美國全力推廣「5 a day」(天天五蔬果)的飲食防癌運動,而後癌症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因而逐年下降。及至2000年美國農業部更建議除了天天五蔬果外,可以提升到每日七蔬果。

而我們國內由民國100年起,當時行政院衛生署公布最新國民健康飲食指南,建議每日蔬菜攝取量應為3~5份不等,水果攝取量為2~4份不等。所謂「蔬果579」,色彩要多樣,大致上有紅、橙、黃、綠、藍、紫、黑、白等7種彩虹顏色的蔬果食材;國健署表示,其實彩虹飲食就是攝取各種繽紛顏色的天然蔬果,這些天然蔬果含有不同種類的「植化素」。

依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及聯合衛生組織均指出,多樣性的蔬菜、水果含有多種不同的植化素(phytonutrients),而且呈現不同的顏色,統稱為「生物活性色素」(bioactive pigments),能夠提供多項功能,包括抗氧化、抗發炎、抗細菌、抗過敏、抗癌,甚至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腸道健康及退行性神經疾病亦有幫助。

本文將針對彩虹飲食的植化素種類、營養、成分、功能、各類蔬果的選用及烹調處理方式等一一介紹。透過「彩虹飲食法」(Rainbow Diet)落實每天盡量吃到彩虹顏色的各式食材,達到維護健康的功效。

多樣蔬果,多種顏色,代表什麼意義?

我們每天食用的蔬菜水果除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及纖維素外,還有數千種不同的天然化合物,統稱為植化素(phytonutrients)。它是植物生長的重要元素,也是蔬菜和水果五顏六色之天然色素和氣味的來源。植化素提供各類蔬果自我保護的功能,用以抵抗昆蟲、細菌、真菌感染傷害,對紫外線、輻射線、空氣、土壤污染、化學藥劑等種種危害的保護作用。

對人類而言,它雖屬「非必要性營養素」,但因人體本身無法製造植化素,必須從蔬果攝取。根據國內外專家研究,植化素的成分非常複雜,對人體具有不同功效,大家目前一致的看法及其對人體的生理功能包括:

➊抗氧化功能,可清除自由基

➋活化免疫機能,增強免疫力

➌輔助維生素發揮生理機能,激發體內酵素增加解毒活性,調節體內所產生的酵素,預防細胞受損

➍強化血管內皮細胞,改善血液循環

➎抗發炎

➏抗過敏

➐降低細菌、病毒或黴菌的感染

➑降低罹癌風險

➒減少第二型糖尿病罹病率風險

➓可改善退行性神經系統疾病,如失智等

⓫增加腸菌好菌,改善腸道菌相平衡,增加微生物菌群多樣性

由於植化素對人體有非常多項的功能,所以被稱為人類「第七種營養素」。

(原有六種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由於蔬果所含植化素各有不同,所以有不同的顏色產生,一般而言,一種蔬菜水果有多樣顏色,而多樣蔬菜水果也具有相同顏色,不同顏色有其對應的植化素,而不同的植化素,則對人體而言,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在幾千種之植化素成分之中,比較普通的植化素共有:(i)類黃酮素(ii)類胡蘿蔔素(iii)有機硫化物 (iv)酚酸類(v)植物雌激素(vi)葉綠素等。

根據澳洲學者Dr. Flavia Fayet Moore在2022年的一篇關於植化素的綜述中,如表一、表二及圖一有比較詳細的分類與解說,特別指出在生物活性色素(Bioactive pigments)的綱(class)與亞綱(subclass)有其分類,不同顏色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同一顏色的生理功能則較為相同。


張金堅:吃出健康的彩虹飲食


張金堅:吃出健康的彩虹飲食


張金堅:吃出健康的彩虹飲食

「彩虹飲食」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實?

落實彩虹飲食於日常生活,首先要讓民眾熟悉彩虹飲食的相關健康資訊,要確實了解彩虹飲食的實質內容及其對健康帶來的益處,我們要有採用彩虹飲食的動機,不要有絲毫勉強的壓力,並且要使大眾確實意識到食用五顏六色的蔬果,是一種視覺、味覺,甚至嗅覺的享受。

如果要落實,當然在家食用最為理想而且可以持久,但如屬外食族,也務必要懂得靈活調適,可以從每日早、午餐或晚餐中,一定要刻意選擇不同顏色的食材,例如選用無糖豆漿、各式沙拉、各類蔬果、黑木耳、香菇、紫米飯、各種甜椒等等多顏色多樣性。

如果在家食用,要與家人取得默契與共識,切記「偏食」是絕對的禁忌,可以運用想像力,將各種顏色的蔬果融入每週菜單,像甜椒有青、紅、黃、紫等四種顏色;蕃茄有黃、紅、綠色三種可供選擇;火龍果有白、紅二種,葡萄亦有紫、綠及藍色三種,刻意每週選用不一樣,讓蔬果的顏色愈繽紛,愈多樣愈好。根據統計,一般民眾在日常飲食的習慣都有自己偏好的蔬菜與水果,有88%比較不喜歡藍紫色蔬果,有69%比較不喜歡綠色蔬果。(86%不喜歡白色蔬果,79%不喜歡黃橙蔬果,78%不喜歡紅色蔬果)。

所以,要落實彩虹飲食,確實要由少量,要由顏色的種類慢慢增加開始,然後養成持久不變的飲食習慣,以下有幾個小撇步,建議如下:

◎吃當季食材,而且儘量是在地食材,比較新鮮,營養成分高,但適當的冷藏或冷凍,亦可保有原有的營養成分

◎吃新鮮食材,不要隔夜

◎每餐先吃蔬菜

◎菜肉相伴

◎多一點燙青菜

◎飯後一定要吃水果,可能的話,吃二種或二種以上水果

◎吃蔬果以外,同時也不可忽略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不飽和脂肪(如橄欖油、苦茶油等)

◎可考慮食用蔬果汁,像羽衣甘藍加蘋果、薑黃素,好喝又健康(有時可加少許蜂蜜)

◎烹調方式多變化,切忌高溫、油炸

◎夏天多吃蔬果沙拉

◎盡量不要吃太油、太鹹、太甜的食物

◎根據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營養專家Dr.Tilman KüÜhn在今年六月Nature food之醫學期刊除了強調蔬果的重要性,並主張飯後喝茶亦有幫助,因含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類

◎另本人在《常春月刊》五月份強調腸道的菌相平衡,亦強調咖啡適量飲用,可增加腸道好菌的成長,且使腸菌相趨向良性平衡,而且具有多樣性

◎彩虹飲食的健康觀念應從兒童時期開始,所以為人父母在餐桌,如何安排色澤優美的蔬果,使用比較俏麗可愛的餐盤,並用鼓勵的方式,慢慢讓12歲以下兒童養成食用多樣蔬果的好習慣,對將來一生的健康有絕對的好處。

◎很多水果像蘋果、梨子、李子、葡萄、藍莓、蔓越莓等表面有一層白霜,一般通稱「果粉」,它不是農藥,主成分為「齊墩果酸」與「熊果酸」,另含一些醇類和酯類物質,只要略為清洗即可,不要刻意把果粉清除,果粉的食用對身體反而有益。此外像奇異果的果皮是可以食用的,含有豐富的纖維素、礦物質及抗氧化劑,只要將果皮上的絨毛清除,亦可一起食用。

◎把握80:20原則,上述彩虹蔬果8份,五榖及堅果2份

結語

現代人的生活比起過去農業社會來得忙碌,資訊處於快速發展的時代,生活的壓力相對增加,長期的作息不正常、睡眠不足、少運動及外食比例偏高,因而衍生很多健康問題。外食族經常會有蔬果攝取不足的問題,因此較為缺乏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及本文特別提到的植化素。

根據2023年挪威卑爾根的研究發現,採用彩虹飲食,包括多吃蔬果、全穀物及堅果等食物,男性最多可延長13年的壽命,女性最多可延長10.7年壽命;另外哥倫比亞大學營養專家Ashley,在今年五月份的報導中特別提到彩虹飲食除富含豐富的植化素,在視覺感官及生活美學等相關知識亦有相當程度的連結,大家在用餐前及用餐時,除了攝取食物必要的營養成分外,也讓心靈及視覺同時感受到色彩的能量。

比方紅色食物充滿熱情;黃橙色充滿陽光正能量;綠色好像接近大自然;藍紫色好像充滿寧靜與平安,白色或咖啡色就好像放鬆、輕快。所以,多樣顏色的食物的營養如同調色盤般,有多樣顏色於畫布呈現繽紛、多彩、亮麗的色澤(圖二、圖三),除了兼具均衡及豐富營養外,還有視覺的吸引力,享受食物的美味,更蘊育愉快的心情,甚至有正能量的產生,除了「營養飲食」外,「心靈」方面也有飽食一餐的感覺。


張金堅:吃出健康的彩虹飲食


張金堅:吃出健康的彩虹飲食

總之,只要我們及早建立使用彩虹飲食的好習慣,選擇多彩色蔬果,一定有助於健康、活力、預防疾病,甚至可以幫助扭轉情緒,維持好心情,相信人生是彩色的。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張金堅、潘子明:屁事知多少?談放屁與腸道健康
.張金堅:壓力會造成癌症嗎?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