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烈經痛、經血過多⋯小心子宮肌瘤惹禍!醫「1招」治療保生育功能

劇烈經痛、經血過多,小心可能是子宮肌腺瘤作祟!35歲李小姐近年來每逢生理期時,都痛得無法忍受,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為了找出原因而至婦產科就醫。醫師透過超音波與抽血檢查,發現她的子宮內佈滿子宮肌腺瘤,於是透過腹腔鏡與婦科超音波導引進行微波消融治療。手術後經痛狀況獲明顯改善。

收治病人的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部長陳國瑚表示,子宮肌腺瘤是一種子宮內膜異位的疾病,即子宮內膜腺體組織出現在子宮肌肉層內,導致子宮壁增厚、慢性發炎,形成原因多與經血逆流及免疫功能異常有關。



劇烈經痛恐子宮肌瘤惹禍

陳國瑚說明:「子宮肌腺瘤好發於35~50歲的女性,是生育年齡婦女重要的婦科疾病,台灣地區婦女的盛行率約有20~30%,在不孕的女性中也相當常見。」當這些異位的內膜組織,在月經週期受到荷爾蒙刺激時腫脹發炎,就可能有劇烈腹痛、經血過多,以及壓迫膀胱導致頻尿等症狀。

「若子宮肌腺瘤持續壓迫,長期下來更會因為子宮結構性改變與慢性發炎而影響受孕。」陳國瑚說。臨床診斷子宮肌腺瘤,可以透過病人主訴、內診、超音波及抽血檢查來判斷,過去的治療方式有藥物及手術摘除子宮兩種,藥物治療可暫時控制經痛與經血過多,但長期使用荷爾蒙類藥物抑制劑,容易出現類似停經更年期的副作用,例如熱潮紅、盜汗與骨質疏鬆。



新治療方式不影響生育功能

然而,陳國瑚提醒,若手術切除全部子宮雖能徹底移除病灶,但對希望保留子宮或仍有生育計畫的女性而言,就無法再生育,代價較大;而若只切除局部子宮肌腺瘤,則無法完全清除、症狀改善有限。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微波消融成為近年來的治療新選擇,陳國瑚指出,醫師可在腹腔鏡及婦科超音波的導引下,將消融針精準進入病灶,釋放高能量微波破壞異常內膜腺體組織,使其失去活性而逐漸縮小壞死,達到止痛與減少經血的治療目的。

陳國瑚進一步解釋,微波消融治療的範圍可透過影像導引精準掌握,不容易傷害周邊組織,也因為術中保護子宮內膜,病人術後不影響懷孕。此外,微波消融治療術後疼痛感低、併發症風險也較小,根據臨床追蹤,近9成的病人預後狀況良好,能恢復正常月經週期,經痛大為改善,提升生活品質。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