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合會助力農業升級 馬紹爾群島首座屠宰場動土啟新局

國合會助力農業升級 馬紹爾群島首座屠宰場動土啟新局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國合會)駐馬紹爾群島技術團與馬紹爾群島天然資源暨商業部(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Commerce, NRC)於本(114)年10月8日,在馬久羅環礁共同舉辦「馬紹爾群島屠宰場動土典禮」,象徵馬國農業發展邁入新階段。除馬國首座屠宰場外,活動亦包括由NRC出資興建的農民訓練中心及國合會技術團團員宿舍動土。典禮由馬國天然資源暨商業部部長Tony Muller 主持,馬久羅市長Ladie Jack、我駐馬紹爾群島臨時代辦劉漢清公使及多位政府官員與貴賓到場共襄盛舉,見證臺馬雙邊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

馬國民眾長期偏好國合會技術團飼養豬隻的肉質與風味,惟因缺乏衛生屠宰設施,多以私宰方式處理,未符人道及衛生標準。為改善此情況,國合會技術團攜手馬國政府推動「畜牧生產與屠宰衛生提升計畫」,在馬久羅建立人道衛生屠宰示範,以確保肉品安全並提升消費者信心。計畫將以蘿拉農場飼養的豬隻為示範,供應學校團膳並推廣營養教育與食農理念,同時與社區及超市合作,推廣在地衛生肉品及健康飲食文化。

Tony Muller 部長表示,馬紹爾群島長期仰賴進口農產品,屠宰場的建立是推動糧食自主與改善公共衛生的重要起點。他高度肯定國合會技術團長期協助馬國畜牧產業發展的貢獻,並期盼屠宰場於明年正式啟用,為當地農業永續奠定堅實基礎。

我駐馬紹爾群島臨時代辦劉漢清公使則指出,此項工程展現臺馬「相互支持、合作共榮」的精神。多年來,國合會技術團不僅協助提升當地豬肉產量與品質,更推動人道屠宰與衛生機制,確保食品安全、提升農民收益。劉公使並感謝馬方協助興建技術團宿舍,提供團員良善生活環境,也預告未來臺灣也將持續推動家禽計畫,共同打造更具韌性的糧食安全體系。

國合會副秘書長謝佩芬表示,屠宰場的興建象徵馬紹爾群島在提升糧食安全與肉品衛生上的重大突破。豬肉為當地主要蛋白質來源之一,現代化屠宰設施的建設將可強化人道屠宰及檢疫管理,確保民眾享用安全、衛生且高品質的在地豬肉。她進一步指出,屠宰場完工後,馬國衛生屠宰率可望提升至12%,月屠宰量達250頭,建立完善的「從飼養到屠宰」供應鏈,為當地農業升級與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此項合作不僅深化臺馬邦誼,也為馬紹爾群島農業永續發展與民眾健康奠定堅實基礎。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