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攻健康資料商機 KPMG:企業迎三大挑戰

搶攻健康資料商機 KPMG:企業迎三大挑戰
全球健康需求持續攀升,數位健康產業正快速重塑其生態系,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預估,全球60歲以上人口將在2019至2050年間自10億增加至21億,持續推升的健康需求加速數位健康應用發展,不僅衍生多樣且龐大的健康資料,也因近年大數據、AI與雲端運算技術逐漸成熟,催生許多以「數位健康資料」為核心的創新服務與商業模式,全面重塑數位健康產業生態系。

數位健康資料的四大分析層次與價值展現數位健康(Digital Health)指的是以數位科技來促進個人健康狀態、提升健康系統效能,或賦能個人進行更完善健康決策之相關應用,其範疇涵蓋行動健康裝置(mHealth)、穿戴式裝置、遠距醫療、電子健康紀錄等。這些工具所產生的龐大資料可依分析層次分為四大類: 1.描述性分析:著重資料整理與已發生現象之呈現,可提供掌握關鍵資訊之價值,如醫院利用電子病歷系統彙整病患的就診與用藥紀錄等,用於產出統計報表,或警示及提示功能。2.診斷性分析:找出潛在的因果關聯性與影響要素,可協助釐清問題進而優化流程與策略,如分析特定治療成效不佳的潛在原因。3.預測性分析:運用現有資料預測未來可能的健康事件,隨著大數據與AI/機器學習(ML)技術的成熟,其商業價值更加凸顯,如醫療機構透過門急診量預測、傳染病流行趨勢預測等分析,以提前調配資源。4.指示性分析:在預測分析基礎上,提出最佳行動方案與策略建議,如根據使用者的生理資料與健康風險預測結果,提出個人化的運動及飲食等改善措施。

美國科技巨頭布局數位健康,以資料為核心打造生態系統競爭力綜觀美國科技大廠近年的動態,發現各公司皆已窺見健康資料的商業價值,多數透過穿戴式裝置(如:智慧手錶、手環、AR/VR頭戴式裝置等等)進行布局、蒐集用戶的健康資料,以切入數位健康市場,並整合其原有的服務與產品,進一步建立其數位健康平台與生態系。

以知名智慧手錶品牌為例,透過手錶紀錄用戶的健康與運動資料(如:心率、步數以及運動活動偵測),並與其健康管理應用程式串聯,協助用戶自主監控健康狀態,並創建健康資料平台,允許第三方開發者透過應用程式介面(API)存取資料庫,開發創新應用並上架至其應用商店,擴大服務觸及範圍。多家醫療機構也與該平台合作,結合穿戴裝置與電子健康紀錄資料,進行人工智慧模型的開發與應用,例如跌倒風險預測等。

從此案例可觀察到,科技業正以穿戴式裝置作為健康資料蒐集的基礎設施,結合外部開發者與醫療機構的合作,打造以裝置與資料平台為核心的數位健康生態系統,擴大用戶黏著度與市場影響力。

健康資料應用需兼顧法規、倫理與創新以掌握全球市場機會儘管健康資料展現龐大商業潛力,但仍面臨法規與倫理的挑戰。用戶的個人健康資料的第三方存取疑慮、外洩風險等問題皆有可能引起用戶的隱私擔憂與監管機構的介入調查;此外,各國皆發展個人資料保護的相關法規,如:歐盟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美國各州的消費者隱私法,例如《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California Privacy Rights Act, CPRA)》,以及《健康保險可攜性和責任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 HIPAA)等,同時個人用戶的健康資料是否應該保存在境內等問題,皆是資料主權(Data-Ownership)之議題範疇,而這些考量對於廠商想要跨國發展亦是一大挑戰。

在倫理層面,個人用戶是否真的「知情同意」,即用戶按下同意時,是否對於廠商的隱私政策真正了解且同意,以及廠商是否確實在隱私政策中充分揭露資訊,皆可能會在日後廠商運用健康資料時產生爭議;此外,健康資料結合AI的創新應用服務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會引發AI演算法的偏差造成歧見,讓不同族群間出現公平性的問題。

KPMG指出,此一趨勢呼應WHO所提出的「健康融入所有政策(Health in All Policies, HiAP)」的理念,醫療正從獨立系統轉型為與消費、零售、社區等領域高度連結的整合網絡,AI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促進資料共享、風險預測與決策支援,推動跨部門協作,並以資料驅動的方式回應健康的社會與環境決定因子,實現更全面的健康照護。若能進一步強化資料治理、跨國法規遵循與倫理框架,並挖掘具潛力的應用情境,不僅能為企業與產業創造新商機,更能促進整體社會的健康發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