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大學運健休系開田啦!莊淑姿推「從土地到餐桌」永續食農學

高雄大學運健休系開田啦!莊淑姿推「從土地到餐桌」永續食農學。〈圖/記者翻攝-下同〉
【焦點時報/記者蔡宗憲報導】「很多同學第一次用鋤頭翻土就磨破手,卻都非常投入。」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運健休系)副教授莊淑姿,本學期開設「休閒農場經營管理」課程,17日帶領學生走入校園農田,親手完成翻土、施肥、播種等步驟,以實作方式建立食農知識。課程融入USR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土地中學習,也理解作物生長如何回應環境與氣候。
莊淑姿表示,課程推動近10年,最初與北區銀髮農園合作,近年已於校內設置專屬場域,使食農教學更能持續運作。她說,學生從認識土壤開始,再進行翻土、整地與基礎施肥,「不少學生第一次拿鋤頭,手都磨破了,但反而更投入;有人笑稱第一次翻土解鎖人生成就。」校園鄰近牧場,學生也會騎車取用已發酵的牛糞作為有機肥,讓課程更貼近友善耕作的實際操作。
本學期種植作物多元,包括茼蒿、奶油萵苣、小黃瓜、綠櫛瓜、黃櫛瓜,以及6種番茄品種。課程安排學生分組負責澆水、除草與生長觀察,讓學生清楚看到作物在不同天候下的反應。
莊淑姿也提到,氣候變遷對課程影響愈來愈明顯。「以往9月最適合開始秋作,但近年9月仍偏熱,使耕作期延後。今年又遇到鳳凰颱風,學生更能直接理解天氣對農事的影響。」她認為,許多學生第一次真正走進農田,能從「做中學」理解永續,而非只在課堂聽講。
擔任小老師的運健休系大三學生洪士展分享,自己成長於高雄路竹,有務農背景,但對多數同學而言,下田完全陌生。「大家原本以為會喊累,結果翻土、澆水,甚至去牧場裝牛糞,都變成很新鮮的體驗。」他說,到種苗場挑選苗株,也讓同學第一次注意到蔬菜品種差異,例如各種番茄與瓜類特性,「大家都覺得比想像中好玩,也確實從實作學到知識。」
同班學生王姵淇表示,自己從小與父親在家中小菜園種植,因此對農作並不陌生,「這次課程讓我找回熟悉感,也遇到新挑戰。」她分享,部分幼苗因暫放租屋處日照不足而枯萎,讓她在正式下田前就學到照顧作物的細節。當天遇到隔壁學生在收成玉米,對方主動示範澆水方法與株距安排,「像在田裡多上了一堂課」。
本學期作物已進入穩定生長期,預計於學期末迎來收成。依往例,莊淑姿師生將以自己種植的蔬菜共同料理、分享成果,從農田一路走到餐桌,完成整個實作學習循環。


- 記者:焦點時報
- 更多生活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