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碧涵專欄】美 是良師興國 譜寫百年樹人詩篇

【陳碧涵專欄】美 是良師興國 譜寫百年樹人詩篇



教育電台由陳碧涵博士主持的「與美感教育共舞」節目專訪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何月仁教授。



醫學,不僅是精深的科學,更是對生命的敬畏與理解。投身醫學教育近四十年,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教授何月仁,從看見學生的「迷惘掙扎」、或課堂上「閃耀出來的光芒」,深刻體會到教育的本質並非灌輸知識,而是喚醒靈魂。醫生是病人生命中的「貴人」,一位好醫生,總願意花心思診度、用心關懷⋯⋯,常因而逆轉病人生命。由於,每位醫學院學生背後都承載著無數病人的性命寄託和期待,因此,她將培養良醫視為自己的使命,這樣強烈的使命感,讓她四十年來始終熱愛教學、堅持不懈 。



何月仁的教學核心是致力於:將專業的知識轉化為敏銳且有溫度的抉擇。具體行動之一是:主動開辦了周末「臨床案例工作坊」,透過學長姐的臨床實戰分享,吸引低年級學生前來積極聆聽病狀各種真實現象,將抽象的基礎科學知識,透過具體的案例與人生的故事連結起來。這不僅幫助學生對未來的生涯有具體的印象,更讓他們知道,原來所學的知識將來是用在挽救生命上。




【陳碧涵專欄】美 是良師興國 譜寫百年樹人詩篇



「要成為良醫之前,先做成功的人(Before a doctor become a man)」。何月仁的人文啟蒙來自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教授的教誨:人文素養不是靠「上課」,而是靠「薰陶」!她曾見證黃院長當年為了突破不甚理想的實習環境限制,四處奔波接合了更全面性和理想的實習機構;南北往返只為了解決學生至外縣市實習時得以安心入住的宿舍問題;透過舉辦音樂會以及雕塑公共藝術設置,致力營造充滿美感的環境、情境、教境和心境。這種「言教不如身教」的典範,讓她理解到,對「醫生」而言,理性、專業是必備基礎,但是,面對「人」時,更需要有一份「溫度」。她還將這份精神延伸到非醫學院的通識教育中,教導學生從生物化學的角度認識健康,學會批判思考,釐清網路上爆炸的健康迷思,讓每個人都成為社會上的健康「共好」種子 。



何月仁認為醫學教育的美,生成在師生共同探索生命的過程中。成就未來醫者的光芒,讓醫學不只是專業,對她而言是師者的神聖使命。當我們願意用真誠的心、柔軟的眼光去引導學生,用尊重、關懷與同理去跟病人互動,教育之美在「孕育一群懂得珍惜生命的靈魂」中譜成詩篇展開、印證、寫下永恆。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