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藝文 人氣藝文
美,不見得華麗

美,不見得華麗(5 年前)

涵養愛的能力,美隨時近在眼前 年輕時,聽了這個故事:乾隆下江南時,見江上無數船帆熙來攘往,於是問隨從紀曉嵐:「江上有多少船呢?」紀沉思半晌,回答:「兩條船,一條為名,一條為利。」乾隆對這個答… 詳全文

總編輯的話:蕾妮亞的日記(5 年前)

一本七十年前的猶太少女日記 蕾妮亞(Renia Spiegel)1924年生於波蘭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她的日記從1939年初,她15歲時開始。 她記錄每日的生活,平淡的學校日子,與好朋友的互動,與男朋友的… 詳全文

總編輯的話:波蘭一個小鎮的故事(5 年前)

波蘭有一個小鎮,過去十年來,不曾有一位男嬰誕生。 市長提供一筆獎金。科學家們決心調查原因。電視臺人員也來到這個小鎮,探索如此奇怪的人口現象。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這個現象會引起注意,… 詳全文

心畫:記張淑芬與我合作的一件作品

心畫:記張淑芬與我合作的一件作品(5 年前)

圖說:●張淑芬、許悔之合作〈傷害與修補,入佛法大海〉,日本高知麻紙,墨、洋金、色粉,152×213cm,2019年 在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的畫室中,我端詳她如此目光炯炯的注視著紙面,像獅子搏兔、全… 詳全文

紐約時報新視界:一條狗的法國行

紐約時報新視界:一條狗的法國行(5 年前)

All Texts and Photos Provid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Syndicate Used with Permission 呂玉嬋主編‧翻譯 講義開闢「紐約時報新視界」這個專輯,收錄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紐約時報近日特別精彩… 詳全文

標竿集:捐血有感(5 年前)

對未知的不安,正在慢性地折磨自己 上個星期,猶豫很久之後,我終於完成了人生中第一次捐血。很諷刺的是,讓我猶疑很久的原因正是我在捐血前事先做的功課,從資料照片上我看到捐血時所使用的針頭比一般注… 詳全文

念想:我為書狂,執念滿滿(5 年前)

曾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面,我瘋狂地念想一本書,無日無夜,幾如心裏有一隻老鼠在囓咬著。 那是二○○二年的事。我到舊金山旅行的最後一天,跟友人到北灘(North Beach)朝聖膜拜「城市之光」(City Li… 詳全文

一團錦繡

一團錦繡(5 年前)

我跟女兒說:「不如我們來集郵吧。」 中華郵政2015「還記得你的故事嗎?」集郵徵文活動普獎 從小,三哥就是家裏最細心的人,他讀小學時,有天放學接了一大盆水,丟了好多小紙片進去,我走近一看,原來是一… 詳全文

費文書房:甘醴(5 年前)

1 天寒地凍,大雪瀰望。 我和朋友從日本北海道的札幌出發,要去一個名叫洞爺的湖區。 一路上大巴士裏面還算暖和,一下車,立刻就覺得自己要凍成一根用「急凍法」結凍的冰棒。於是很自然的,連想都不想… 詳全文

發刊詞:以故事傳達幸福(5 年前)

講義用說故事的方式,傳達幸福理念,我非常認同。此外,講義的內容多元,更能豐富讀者視野。 楊捷 「關愛之家」創辦人,投身愛滋關懷近30年 詳全文

錢復專欄:談不完美(5 年前)

人生有缺,是必然的 有些人對事物總要求十全十美,認為有缺點就是錯誤。但我的看法不同,認為人生有缺,是必然的,這個缺,也可能帶來不同的反省與效應。 當我還在臺大政治系念書時,當時的政治學教授薩孟… 詳全文

唱歌給樹聽

唱歌給樹聽(5 年前)

那一夜,歌聲從低沉到清亮,從緩慢到輕快,火光、星星、燈火齊明 一 、 那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想也許小時候我們曾這麼做過,跟樹說話、和花玩耍、與路邊的小狗對談……人們覺得孩子這麼做好氣又… 詳全文

印度大壺節:號稱地球上最大規模的人類集合活動

印度大壺節:號稱地球上最大規模的人類集合活動(5 年前)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麥加朝聖,根據報導最高紀錄曾有兩百四十萬人前往「朝覲」(Hajj),聽到這個數目已經讓很多人瞠目結舌。但是你知道嗎,二○一三年的印度大壺節(Kumbh Mela)曾湧進超過一點二億信徒,很… 詳全文

費文書房:十句話(5 年前)

對於我最有吸引力的是時間和文字。時間深邃難測,用有限的文字去描繪時間真貌,簡直是悲壯之舉。 ● 為什麼說人生苦短?是因為看不夠這千變萬化的人生。 ● 人的一生在回顧中很像個失物招領處,裝…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