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藝文 人氣藝文

尋找巨龍:守護外籍漁工的女英雄(5 年前)

為弱勢勞工發聲的李麗華 在南方澳的外籍漁工大概沒人不知道李麗華,她是極少數關懷外籍漁工的臺灣人,雖然2017年獲選為美國國務院「防制人口販運傑出英雄」,但她卻不曾把這項榮耀掛嘴邊,仍舊一貫樸素像… 詳全文

紐約時報新視界:以說故事的力量對抗仇恨

紐約時報新視界:以說故事的力量對抗仇恨(5 年前)

All Texts and Photos Provid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Syndicate Used with Permission 講義開闢「紐約時報新視界」這個專輯,收錄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紐約時報近日特別精彩且具啟發性的篇章… 詳全文

繫上紅紗線的果樹

繫上紅紗線的果樹(5 年前)

果樹乃父親生前照顧,就像兒孫一般,也得披麻帶孝 我長年住在鄉下小農村,幾十年的平房四周多空地,平日忙於工作的職業婦女,休閒假日最愛種蔬果玩土。家族裏也有熱愛蒔花弄草之輩,以大姊夫居冠,經常和… 詳全文

發刊詞:溫煦的幸福(5 年前)

講義圖文並茂,字義清新,就像是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伸手觸碰空中溫煦的氣息,在血液中澎湃著人文一體的原始衝動。而且能見度廣,真如其說:一篇文章就可以改變你的一生。 廖賢德 致力於泰雅文化研究超過3… 詳全文

總編輯的話:4,500步(5 年前)

「日行萬步顧健康」這個早已深入人心的說法,其實並非經過科學驗證的結果,而是源自於1960年代日本一家計步器廠商的一個產品叫「萬步器」。但不論如何,醫界已證明,身體活動(尤其是走路)有益… 詳全文

亂流並不可怕

亂流並不可怕(5 年前)

圖說:●成長中的雷雨,也是飛行員避之唯恐不及的怪獸 減緩亂流危害,需要機師的專業判斷 搭飛機已是現代人稀鬆平常的經驗,常搭飛機的人,應該都有遇過亂流。說起這樣的經驗有人雲淡風輕,處之泰然,有人… 詳全文

標竿集:雜草也會奮力地活(5 年前)

無論處在多麼不樂觀的環境下,也要保持豐沛的幹勁 透過多年的經營經驗,我總是不斷傳達給年輕創業家們一項理念。我也希望把這項理念,傳遞給肩負今後社會重責,並立身處世、年輕的各位。這項理念就是「世… 詳全文

總編輯的話:遛狗(5 年前)

根據紐約時報*,四月號的Scientific Reports雜誌,公布了一項狗和運動的研究報告。這個利物浦大學主辦的大型研究,全面性地比較養狗的人運動多久,以什麼方式,以及是否和不養狗的人在運動方面有… 詳全文

塵緣

塵緣(5 年前)

我的淚直滾滾落下來,不知為什麼,透過一千二百年前的語言,我們反而狹路相遇 大約二歲吧,那時的我。父親中午回家吃飯,匆匆又要趕回辦公室去。我不依,抓住他寬邊的軍腰帶不讓他繫上,說:「你戴上這個… 詳全文

錢復專欄:談閱讀(5 年前)

專心閱讀,才能有所得 我認為,閱讀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當我年輕的時候,知識來源主要來自書本,除了學校課程外,課外閱讀也是另一個吸收新知的方式,每個人的興趣不同,看的書也會有所不同。小時候,… 詳全文

阿里山小火車與我(5 年前)

那些年跑走在鐵軌上的小火車,始終在我心中不會離去 和我初識於中學時代的好友H,前些日子和家人同遊阿里山,是自駕車經由省道臺十八線路段中的「新中橫公路嘉義玉山線」,即一般所稱的「阿里山公路」。H… 詳全文

發刊詞:紮實的講義(5 年前)

講義是一個能夠讓人很紮實吸收知識的平臺,尤其在網路資訊蓬勃的時代,愈來愈多快速而片面的資訊爆炸,講義更加顯得難能可貴。 黃之揚 「Re-Think」創辦人,2013年開始發起環島淨灘行動 詳全文

紐約時報新視界:解讀自戀型人格(5 年前)

The New York Times All Texts and Photos Provid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Syndicate Used with Permission 講義開闢「紐約時報新視界」這個專輯,收錄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紐約時報近日特別精… 詳全文

標竿集:同情與同理(5 年前)

用一顆柔軟的心關照他人 在網路上讀到這段話:「同理心讓人與人產生歸屬感,而同情心只會讓我們彼此漸行漸遠。」心有戚戚焉。 當年驟失摯愛,一些朋友對我說:「她怎麼可以這樣結束自己的生命?真不應該。…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