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月特別企劃-電影配樂教父 艾尼歐‧莫利柯奈
是不是有這種經驗?電影結束之後,腦海中還保留著某些難以忘懷的旋律?電影的記憶彷彿嵌進了靈魂,這就是電影配樂的魔力。若說巴赫、莫札特和貝多芬是古典音樂世界裡的三巨頭,那麼電影配樂的領域中,則是由土生土長的紐約客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出身於德國的漢斯‧季默(Hans Zimmer)及義大利的艾尼歐‧莫利柯奈(Ennio Morricone)三分天下。
莫利柯奈何以成為經典
莫利柯奈至今創造了近500部電影的情感流動,如曾經獲得奧斯卡獎提名的作品:1978年的《天堂之日》(Days of Heaven)、1986年的《教會》(The Mission)、1987年的《鐵面無私》(The Untouchables)、1992年的《豪情四海》(Bugsy)、2001年的《真愛伴我行》(Malèna),1964年起,透過非好萊塢的義式電影《荒野大鏢客》(Per qualche dollaro in più)等一系列作品,發展出「義大利通心粉式」的風格,再創西部牛仔電影新美學,《教會》裡豐富的管弦樂語法及磅礡的合唱,是為其創作成熟的標誌,1989代的《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回歸單純的配器,恬淡雋永的旋律象徵其不受限的自由樂思,1998年的《海上鋼琴師》(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抒情唯美的旋律讓人一聽難忘,融爵士與古典為一體的高超技法,讓配樂有了獨立於電影而存在的空間,他幾乎締造、參與長達半世紀的世界電影史!
他的音樂立基於西方十八及十九世紀的古典及浪漫派音樂,但卻又不拘泥於此,多樣及多變的風格,正是他寫什麼像什麼的原因,影評人甘迺迪(Harlan Kennedy)就曾評論:「簡單來說,莫利柯奈是一個後現代主義者,每個看似無價值的音響到了他的手中,都會轉換成有益影片的音樂,他的靈感來自音樂史上的每一個時期。」他自己也說:「當我創作電影音樂時,我試著在音樂中賦予我本人的個人特質──即在古典音樂的形式中,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並將兩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我不會告訴你那些東西到底是什麼,但我確實使用了這樣的的方法,舉例來說,古典樂派的調性音樂與其他的東西相互融合,慢慢的變成一種可辨認的風格,那就是我的特殊之處。」
成長軌跡預示非凡的未來
1928年生於羅馬的莫利柯奈,父親是名小號手,在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之下,很早就熟悉這項樂器,六歲就能隨手寫下一些曲調,十一歲進入聖西西里音樂院就讀,並因優異表現被選為歌劇院交響樂團巡迴演出的團員,作曲方面的才華也頗受賞識,堪稱義大利當代重要作曲家派瑞亞西斯(Goffredo Petrassi)的最得意弟子,其師的創作特色:豐富的旋律性及十六世紀聲樂風格,皆對莫利柯奈產生極大的影響。除此之外,他也在課餘的閒暇時刻,跟隨甚至代替父親在爵士樂團中演奏,培養出對流行音樂的高度敏銳。畢業後,他開始與電台合作,創作流行歌曲並擔任廣播劇的配樂及編曲工作,同時也沒有荒廢在學院裡學到的功夫,創作了不少管弦樂曲、室內樂曲、合唱曲及聲樂曲,在這些曲子中,可以看到其受序列主義和極簡主義的影響,作品實驗性格濃厚。然而為上述的電影寫作譜曲,乃是他名揚四海的根本之因。
(更多精彩內容,請閱《MUZIK古典樂刊》2011 No.57月號)
MUZIK古典樂刊服務專線 02-25775860
訂閱方式
1.信用卡訂閱:請填妥訂閱單,直接郵寄或傳真02-25775879
2.郵政劃撥:帳號19995555 謬斯客國際有限公司
3.網路訂閱:PCHOME線上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MUZIK古典樂刊官網
4.零售通路:全國各大書店
5.電子雜誌:遠通KOOBE、摩客資訊、多讀網、MAG V
莫利柯奈何以成為經典
莫利柯奈至今創造了近500部電影的情感流動,如曾經獲得奧斯卡獎提名的作品:1978年的《天堂之日》(Days of Heaven)、1986年的《教會》(The Mission)、1987年的《鐵面無私》(The Untouchables)、1992年的《豪情四海》(Bugsy)、2001年的《真愛伴我行》(Malèna),1964年起,透過非好萊塢的義式電影《荒野大鏢客》(Per qualche dollaro in più)等一系列作品,發展出「義大利通心粉式」的風格,再創西部牛仔電影新美學,《教會》裡豐富的管弦樂語法及磅礡的合唱,是為其創作成熟的標誌,1989代的《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回歸單純的配器,恬淡雋永的旋律象徵其不受限的自由樂思,1998年的《海上鋼琴師》(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抒情唯美的旋律讓人一聽難忘,融爵士與古典為一體的高超技法,讓配樂有了獨立於電影而存在的空間,他幾乎締造、參與長達半世紀的世界電影史!
他的音樂立基於西方十八及十九世紀的古典及浪漫派音樂,但卻又不拘泥於此,多樣及多變的風格,正是他寫什麼像什麼的原因,影評人甘迺迪(Harlan Kennedy)就曾評論:「簡單來說,莫利柯奈是一個後現代主義者,每個看似無價值的音響到了他的手中,都會轉換成有益影片的音樂,他的靈感來自音樂史上的每一個時期。」他自己也說:「當我創作電影音樂時,我試著在音樂中賦予我本人的個人特質──即在古典音樂的形式中,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並將兩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我不會告訴你那些東西到底是什麼,但我確實使用了這樣的的方法,舉例來說,古典樂派的調性音樂與其他的東西相互融合,慢慢的變成一種可辨認的風格,那就是我的特殊之處。」
成長軌跡預示非凡的未來
1928年生於羅馬的莫利柯奈,父親是名小號手,在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之下,很早就熟悉這項樂器,六歲就能隨手寫下一些曲調,十一歲進入聖西西里音樂院就讀,並因優異表現被選為歌劇院交響樂團巡迴演出的團員,作曲方面的才華也頗受賞識,堪稱義大利當代重要作曲家派瑞亞西斯(Goffredo Petrassi)的最得意弟子,其師的創作特色:豐富的旋律性及十六世紀聲樂風格,皆對莫利柯奈產生極大的影響。除此之外,他也在課餘的閒暇時刻,跟隨甚至代替父親在爵士樂團中演奏,培養出對流行音樂的高度敏銳。畢業後,他開始與電台合作,創作流行歌曲並擔任廣播劇的配樂及編曲工作,同時也沒有荒廢在學院裡學到的功夫,創作了不少管弦樂曲、室內樂曲、合唱曲及聲樂曲,在這些曲子中,可以看到其受序列主義和極簡主義的影響,作品實驗性格濃厚。然而為上述的電影寫作譜曲,乃是他名揚四海的根本之因。
(更多精彩內容,請閱《MUZIK古典樂刊》2011 No.57月號)
MUZIK古典樂刊服務專線 02-25775860
訂閱方式
1.信用卡訂閱:請填妥訂閱單,直接郵寄或傳真02-25775879
2.郵政劃撥:帳號19995555 謬斯客國際有限公司
3.網路訂閱:PCHOME線上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MUZIK古典樂刊官網
4.零售通路:全國各大書店
5.電子雜誌:遠通KOOBE、摩客資訊、多讀網、MAG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