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河必流,無河不流

有河必流,無河不流

港千尋│海洋不排拒河流 攝影與現場裝置,依據場地尺寸調整 2013 關渡美術館提供

王俊琪於關渡美術館策畫的「有河必流,無河不流」以希臘哲人赫拉克里特斯(Heraclitus)一語「無人曾涉入同一條河兩次…」的概念展開,邀集丁昶文、林國威、鄭亭亭、港千尋(Chihiro Minato)、郝赫爾次(Olaf Hochherz)、王福瑞以及盧允姬和鄭賢碩參與,展覽欲處理的,是過程更甚於視覺效應的討論。丁昶文作品《酷的崩解》將「921」地震的觀測數據轉為聲波,用聲波的震動使混凝土造形隨時間產生變化,呈現工程建設和自然破壞間的矛盾痕跡。而林國威的行走雕塑《柏油散景》,則是讓參與者在行走過程中徒手滾動一個表面覆蓋柏油的大球,從日常慣例的動作裡抽出某種帶有特殊質地的感知,大球也在移動過程裡因摩擦而逐漸改變其形。同樣以物件表現時間痕跡的還有盧允姬和鄭賢碩,他們利用油畫畫板製作一個隨時跟隨在側的旅行箱,86天後,原本純白的畫板則因各種外部影響而形成了他們所謂的「環境畫作」。港千尋「海洋不排拒河流」則是一組處理感官經驗及吾人記憶關係的系列作品,作品名稱來自蘇菲(Sufi)的聖歌,一般認為句中表現出普世友愛的態度,但港千尋思考的是「海洋並非真的是過程的盡端,卻是事物之間所有關連的統一體。」作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紀錄台灣民間的祖先肖像畫,畫師藉由模糊的照片繪製素未謀面的逝者,而後,該圖像又成為他人家族記憶的一部分。第二部分則是關於味道與味覺,他以亞洲國家的主食「米」為素材,將不同國家的米在餐桌上相互混合,而這項吸納原始地景的水而生長之物,也充斥著各種關於土地的記憶。林怡秀.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