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迷魂燈─賣房花招多 你佔了便宜嗎?

【文/住展雜誌】在長達多年的房市盤整期間,為了順利把房子賣掉,業者的銷售花招可說是無奇不有;然而許多號稱讓利的促銷方案,消費者若多想兩分鐘冷靜一下,就會發現根本沒佔到便宜……

房市在修正階段徘徊已逾三年,這段期間業者房子賣得很辛苦,縱然順應市場的讓利趨勢祭出促銷,在價格戰廝殺之下,也不一定能博得消費者青睞。眼看單純讓價已難突圍,不少建商與代銷極盡所能發揮創意,將促銷方案包裝得噱頭十足,意圖以話題性及新鮮感誘惑民眾上門。

然而在「零元交屋」、「買房送超跑」、「投報率勝股王」等誇大口號背後,消費者是否真能從業者讓利標語中撈到好處呢?答案恐怕令人失望,因為這些銷售花招往往暗藏玄機,與其說是讓利促銷,不如說是業者捍衛房價的另類手段。



零自備交屋 負債更驚人

壓低自備款門檻,是當前十分常見的銷售手法。本來買不起房子的民眾,在自備款負擔大幅下修後,購屋難度立刻從「impossible」變成「I'm possible」,建案客源也隨之擴增。

為使客源極大化,現今建案自備款一個比一個低,不僅百分之八、百分之五的超低門檻接連出籠,甚至有業者高喊「免錢交屋」,提供短期無息的公司貸款給買家,讓消費者不用拿出一毛錢,就能輕鬆擁有一個窩。

乍看之下,低自備購屋方案似乎創造了「業者好賣、民眾好買」的雙贏成果,但事實上,買家一點都沒討到便宜。因為在總價不變的情況下,業者其實沒有少收一毛錢,但民眾卻得向行庫及建商借更多銀兩,加深未來的還款壓力與利息支出,消費者若沒有審慎評估將來的財務狀況,恐面臨買得起卻付不起的難題。

買多戶收租 價格沒便宜

為紓解房貸負擔,不少購屋者會將剛買來的房子出租,以租金折抵房貸減壓,因此眾多建案在銷售時,都特別強調投報效益,並端出「包租N年、保證月入N萬」的專案,盼以穩定收益打動消費者。

新竹縣更有建商打起團體戰,將旗下分屬投資套房及單純住宅的兩筆透天案包裹出售,推出「買三棟租兩棟、用租金繳房貸」方案,為消費者編織樂當包租公、包租婆的美夢。

一般印象裡,一口氣買三棟房,總價應比三棟分開買便宜,但該方案三棟透天厝要價三千五百萬,幾乎只是把三棟房子的價格相加而已,並未給予太多折扣;且該案月收十三萬(兩棟透天共二十個單位可租)的包租專案時效僅兩年,加上當地租金行情不高,長期投報率不見得穩定,呼籲消費者算盤打精一點。

許多建案強調短期包租投報率,但長線效益仍需精算。


雨遮不計價 總額照樣算

與訴求租金投報相同,「雨遮、屋簷不計價」也是一個必須把算盤拿出來仔細掂掇的銷售迷藥。雨遮、屋簷與陽台一樣為附屬建物,但比起陽台,雨遮、屋簷的使用性甚低,卻同樣算在權狀坪數內照市價賣,讓消費者大呼不公平,因此內政部遂在民國一百年五月,將預售屋的雨遮、屋簷改為「計坪不計價」,新成屋則不在此限。

不過預售屋雨遮、屋簷「計坪不計價」,依舊存在漏洞。一來是業者只要等房子蓋好後再賣,就可合法計坪計價販售;二來則是預售屋雨遮、屋簷雖然不計價,但還是可以計坪,因此許多預售屋業者在銷售房屋時,便將購屋總價除以包含雨遮、屋簷的權狀總坪數,營造出低單價假象說服消費者買單。換言之,民眾的購屋總價中,依然包含了雨遮、屋簷的坪價,並非實質的不計價。

為改善上述的模糊空間,內政部明定自明(一○七)年元旦起取得建照的新案,不論預售屋還是新成屋,雨遮、屋簷一律「不計坪且不計價」,因此把雨遮、屋簷包裝進總坪數的「假性不計價」手法,未來將不再管用。

然而不計坪、不計價新政明年才上路,故現今仍有許多建案採行「計坪不計價」或「計坪又計價」模式銷售,為免雨遮、屋簷被包進總坪數中算入購屋總價,建議消費者購屋時,務必細問主建物、陽台、公設及雨遮、屋簷等各部分的詳細坪數,以便驗證雨遮、屋簷不計價的真實性。

明年起雨遮將不計坪不計價,現今以總價蒙混的伎倆將失效。


贈品送很大 灌水登錄價

不計價的東西並不是真的不計價,免費的東西,當然也不見得真的免費。現在消費者走進案場,想必會發現業者送贈品的手筆愈來愈大方,從早期的電影票、禮券,逐步加碼到家電、轎車乃至室內裝潢,還有業者連千萬超跑都拿出來送,讓民眾大呼賺到!

業者好禮相送,真正的原因,乃是為抵擋消費者的殺價力道,並穩住實價登錄上的建案行情。對業者而言,直接降價是一條不歸路,在大環境不利的氣氛下,消費者對房價的期待,會跟著價格走低不斷下探,因此一旦建案啟動降價,非但短時間內行情難站回原點,銷況也未必會就此長紅。

與其走上不歸路,業者寧可繼續咬牙苦撐,但為讓消費者感覺划算,只好端出贈品款待,如果消費者當真不買帳執意殺價,業者才會鬆口可將贈品價值折抵房價,因此說穿了,這些贈品也是消費者花錢買來的,而非真正免費。

這些價值不斐的贈品,攤算到房價上頭,可讓表面單價與實際行情產生數萬乃至十來萬的差距,部分業者便利用這種「贈品補房價」的手法,在消費者參考甚多的實價登錄灌水房價。

舉例來說,一間權狀坪數二十坪、實價登錄總價為八百萬的房子,表面看來成交單價為四十萬/坪,但若該屋在購買時附贈了價值四十萬的全室簡裝,將贈品的價格扣除後,房屋部分其實只值三十八萬/坪,因此實價登錄所見的價格,其實已高於真實房價,而贈品的價格愈貴,房價灌水的幅度就會愈大。

由於實價登錄無法將房屋價與贈品價明確區隔,加上揭露時間與交易時間存在落差,使消費者難以即時察覺異狀,進而誤信浮誇資訊。有鑑於此,消費者不妨多加參考本刊企研室市調提供的獨家第一手消息,以免淪為政策疏漏下的受害者。

用實坪精算 拒當冤大頭

面對眼花撩亂、處處陷阱的銷售花招,建議消費者買房時應具備實坪觀念,盡可能以使用程度大的主建物坪數來衡量價格,減少虛坪干擾判斷的空間;同時也應掌握建案的低自備、贈品價值,以利釐清真實房價與支付能力,才不會被聳動炫目的廣告話術牽著鼻子走。

本文摘自2017年11月5日出刊之《住展雜誌》428期住展眺望單元,同期內容除本文外,並有「熊下牛上 房市落底了沒?」、「桃園邁大步向前行」、「長期低利成定局 投資什麼好?」、「納管預售屋 未解實價登錄弊端」等,更多內容請參閱《住展雜誌》,並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住展雜誌,更多資料請上住展房屋網 http://www.myhousing.com.tw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