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文創 是國家的一個大騙局
當全國都在為小鴨來台鼓舞叫好的同時,此舉正狠狠甩了近年台灣力推的文化創意產業一巴掌;推動文創產業近十一年,也是時候該好好檢討其效益,否則光喊著年產值約新台幣六千多億,人民卻很無感,恐怕也只是黃粱一夢。
黃色小鴨大展文創力 龍應台慚愧
台灣掀起黃色小鴨熱潮,不僅吸引百萬人次的觀光人潮,各式各樣的周邊商品也賣到翻掉,創意與商機應運而生,整個台灣似乎都因這隻小鴨而動起來了!一場搶鴨大戰在各縣市間開始廝殺爭奪,也暴露出政府單位欠缺創意又想「撿便宜」追求政績的心態。
有人會好奇,「不過就是一隻陪小朋友洗澎澎的塑膠鴨子,為何會有如此大的魅力?」的確,霍夫曼不是黃色小鴨的原創者,但他把小鴨變成了巨大、並且在各個港口中優游地展出,從材質布料的選擇、充氣方法到維持浮水平衡力等技術,卻是來自他的創意,再冠上傳遞愛與和平信念的包裝,可說是全世界都買單。
即便小鴨很多人都會製造,但這個巨鴨獨門生意卻只屬於霍夫曼,從日常生活裡一件平凡的小東西做發想,結合美學與科技,就能製造超過好幾千倍的利潤。連文化部長龍應台看到小鴨的巨大成功也不禁感嘆:「身為文化部長不免慚愧,」心想假如黃色小鴨創意是來自台灣人的創作「該有多好」。
國外把黃色小鴨搞興盛,台灣就跟著風潮走,搞半天還是和二十年前看到外國東西一來就跟著哈一樣,變成了至今的文創結果。「台灣的文創產業到底在哪裡,起來到哪裡?」小鴨是現成的成品,能最快引起熱潮,但也很快就退潮,如同葡式蛋塔旋風,「熱鬧有餘,煙硝滿天」,煙硝內沒實體,完了就雲散。
產值倒退嚕 政府憑什麼繪製神話大餅?
二○○二年,政府開始推動「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計畫」,預期二○一三年媒體總產值成長二○%以上,海外的獲利更提高三倍以上。這股被視為第四波經濟動力的概念,目的是期待透過文化創意產業之開拓,結合人文與經濟,發展出兼顧文化積累與經濟效益的產業。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教授李天鐸怒批:「推動十一年,文創發展就是一團混亂!」以六大旗艦計畫中最具產業實質的音樂產業為例,產值一路下滑,之前高達百億的產值,至今連十億都不到。二○一○年台灣音樂實體銷售總額僅剩全盛時期的一二%,兩年後更只有七%,四大龍頭音樂公司,也早已將重心移向深不見底的大陸市場。
紅及一時,青春記憶根植於台灣的小虎隊,多年後第一次「合體」,舞台竟不是台灣,而是對岸中央電視的春節晚會。之後他們是否每年都會再合體演出,持續成為大陸的話題。台灣音樂產業產值下降不說,居然連文化記憶都可以移民他鄉,落地開花,李天鐸嘆:「真叫人洩氣」!
又拿電視內容產業與電影產業來說,台灣早期製有包青天等劇,是一大影劇輸出國,現在一年僅剩約五個較有名氣的小偶像劇,對照十一年前,台灣的戲劇還有什麼?大家都說「國片起來了」,但實情是因為瘋狂投錢的人變多,而一年大約僅三至四部電影是真正有收益,可以賺到錢的。
政府四年內投入三百億元推動電視、電影、流行音樂、工藝、設計與數位內容六大旗艦計畫,並提撥兩百億元成立「文化創投基金」,預計創造一兆的產值與二十萬人的就業機會;同時,根據「二○一一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年報」文創產業已創下六千億元的產值,經建會指出,顯見政府在推動文創產業上已有顯著成效。
李天鐸問:「這些產值是如何統計而來?」美國電影國內一年票房一百億美金,剛好與政府號稱台灣每年文創營收產值有三千億元相同,但美國電影產值打遍全世界,台灣的三千億價值跑哪去了?既然產值那麼高,為何人民都無感?弄了一些文創園區,「不過就是把展場整理得更好而已」,都應屬於都市改造計畫。
當記者向文化部提出台灣文創發展之瓶頸及未來檢討時,所得到的回應是司長已有行程及抽不出時間等推託,但提到十一月下旬將舉辦的文博會,態度卻非常地積極,不禁令人感嘆,官員若僅追求政績,不肯為台灣文化做真心的付出,想從科技代工轉向以文化獲利,可能遙遙無期。
百億補助金如撒大海 台灣文化核心在哪?
「我們的戲劇、表演藝術等演出從來就沒有自主過,哪一項不需要政府補助?」至今連林懷民都在拿政府的錢,說這叫「文創產業發展」,李天鐸並不贊成。補助至今,早已失去社會的公益性、合理性,納稅人的錢如同撒向大海,不曾見政府檢討成效,又該如何對人民交代?
他認同補助文創產業政策,但林懷民已拿了政府二十年的補助金,也該回饋台灣社會,每次演出卻都理所當然地向政府伸手要錢,李天鐸比喻:「就像六十歲的老公公回家還向八十歲的老爹討錢,」是一件非常令人無法接受的事。
立法院編列預算,行政院核准,監察院也不追究,中華民國下面充滿著無數這樣的案子,「夢想家事件」就是最明顯的案例。煙火放完,兩億元就過去了,也許一切都合法,但沒有人去追究政府為什麼會做這種決策,效益又在哪?只求績效化不顧慮是否有永續性,文化創意產業不會做的好。
若要冠上「文創產業」之名,以經濟產業觀點來看,其產值為何?政府目標推動不清,所標榜十五項文創產業別都是憑空在評比,李天鐸說,其實台灣根本還停留在「文化建設階段」,還不到可以做文創產業層次。再者,要發展文創,台灣有什麼文化創意的原物料或是素材?這是台灣人目前都不願意面對的真相。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總顧問張光民表示,因為台灣的國情,政府想發展的產業範疇越拉越大,雖想顧及每個面向,但效果比較難呈現,如果可以去掉某幾項,聚焦發展項目帶頭做典範,效果自然會出來。
台灣在國際上拼命得獎,但市場上知名的品牌商品哪一樣出自台灣創作之手?iPhone?hTC?全都不是。我們看到的是禮盒變得更漂亮、手繪作品更精緻,但這些都是農業時期就有的內容,只是隨著時代進步演進罷了。小吃仍僅停於「平價美食」,卻無發展出菜系文化,這就是所有的台灣文化,非常窄小。
台灣文創要拿什麼與國際市場拼?
既然談產業,市場設定在哪裡?國內目前沒有什麼文創公司,就連頂尖的林懷民、魏德聖也還是屬於工作室,台灣若想以工作室拓展海外市場,根本沒法競爭發展。「文創從經營策略到組織,一個公司組織結構或市場行銷企劃策略都沒有,要拿什麼與國際市場打?這場荒謬劇還要演多久?」李天鐸問道。
對現今在設計方面仍懷抱許多理想與熱情的莘莘學子們,李天鐸說:「叫他們去流落街頭吧!畫畫小筆記本也許還能闖出自己的路。」但創意這塊真的能不能夠讓他們吃得飽,生活得下去?大家都很迷惘。十幾年前情況是如此,而今也是如此,政府似乎一直在空轉。
韓國重點發展「影視、電玩」進軍國際,單單《大長今》周邊經濟效益就超過了台幣九百億元;日本鎖定文化產業發展目標,以「動漫」帶動周邊經濟,廣義的動漫產業早已占GDP超過一○%;英國創意產業不但僅次於金融業,就業人口還是第一大,創一年超過約新台幣一千七百億的產值,居全球之冠。
從國外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振興國內經濟的例子,我們看到了什麼啟示?過去,台灣文創產業政策推動,將重心放在由上而下,以政府拔尖推動的力量,但張光民建議台北市長郝龍斌,應由下而上,推動創意產業,將政策融入設計概念,落實於社會群眾,讓市民感受到設計帶來的改變,在這樣的概念推動下,台北市今年成功地申辦到二○一六世界設計之都。
張光民說:「沒有產業基地很難產業化,」政府應依據表演團體的級別建立基地,平日可以做排演或小型演出,給它們屬於自己真正的舞台,不僅能讓更多民眾認識台灣文化,產業也得以自給自足,價值才能隨之延伸出來。
台灣文創產業喊的響亮,實際的作為與成效又可曾被好好地檢視過?李國修的戲劇、林懷民的舞蹈有興趣者不多,更何況法藍瓷和琉璃,可能僅是上等人士的愛好,升斗小民碰觸過的也不多,但黃色小鴨一來,大家歡欣鼓舞,睜眼見證,它所發揮的文創軟實力與療癒經濟學,給台灣重重敲了一記悶棒。
黃色小鴨大展文創力 龍應台慚愧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總顧問張光民表示,沒有產業基地很難產業化,應給表演藝術團體屬於自己真正的舞台。(魏嘉儀/攝影)
台灣掀起黃色小鴨熱潮,不僅吸引百萬人次的觀光人潮,各式各樣的周邊商品也賣到翻掉,創意與商機應運而生,整個台灣似乎都因這隻小鴨而動起來了!一場搶鴨大戰在各縣市間開始廝殺爭奪,也暴露出政府單位欠缺創意又想「撿便宜」追求政績的心態。
有人會好奇,「不過就是一隻陪小朋友洗澎澎的塑膠鴨子,為何會有如此大的魅力?」的確,霍夫曼不是黃色小鴨的原創者,但他把小鴨變成了巨大、並且在各個港口中優游地展出,從材質布料的選擇、充氣方法到維持浮水平衡力等技術,卻是來自他的創意,再冠上傳遞愛與和平信念的包裝,可說是全世界都買單。
即便小鴨很多人都會製造,但這個巨鴨獨門生意卻只屬於霍夫曼,從日常生活裡一件平凡的小東西做發想,結合美學與科技,就能製造超過好幾千倍的利潤。連文化部長龍應台看到小鴨的巨大成功也不禁感嘆:「身為文化部長不免慚愧,」心想假如黃色小鴨創意是來自台灣人的創作「該有多好」。
國外把黃色小鴨搞興盛,台灣就跟著風潮走,搞半天還是和二十年前看到外國東西一來就跟著哈一樣,變成了至今的文創結果。「台灣的文創產業到底在哪裡,起來到哪裡?」小鴨是現成的成品,能最快引起熱潮,但也很快就退潮,如同葡式蛋塔旋風,「熱鬧有餘,煙硝滿天」,煙硝內沒實體,完了就雲散。
產值倒退嚕 政府憑什麼繪製神話大餅?
二○○二年,政府開始推動「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計畫」,預期二○一三年媒體總產值成長二○%以上,海外的獲利更提高三倍以上。這股被視為第四波經濟動力的概念,目的是期待透過文化創意產業之開拓,結合人文與經濟,發展出兼顧文化積累與經濟效益的產業。
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教授李天鐸怒批:「推動十一年,文創發展就是一團混亂!」以六大旗艦計畫中最具產業實質的音樂產業為例,產值一路下滑,之前高達百億的產值,至今連十億都不到。二○一○年台灣音樂實體銷售總額僅剩全盛時期的一二%,兩年後更只有七%,四大龍頭音樂公司,也早已將重心移向深不見底的大陸市場。
紅及一時,青春記憶根植於台灣的小虎隊,多年後第一次「合體」,舞台竟不是台灣,而是對岸中央電視的春節晚會。之後他們是否每年都會再合體演出,持續成為大陸的話題。台灣音樂產業產值下降不說,居然連文化記憶都可以移民他鄉,落地開花,李天鐸嘆:「真叫人洩氣」!
又拿電視內容產業與電影產業來說,台灣早期製有包青天等劇,是一大影劇輸出國,現在一年僅剩約五個較有名氣的小偶像劇,對照十一年前,台灣的戲劇還有什麼?大家都說「國片起來了」,但實情是因為瘋狂投錢的人變多,而一年大約僅三至四部電影是真正有收益,可以賺到錢的。
政府四年內投入三百億元推動電視、電影、流行音樂、工藝、設計與數位內容六大旗艦計畫,並提撥兩百億元成立「文化創投基金」,預計創造一兆的產值與二十萬人的就業機會;同時,根據「二○一一年台灣文化創意產業年報」文創產業已創下六千億元的產值,經建會指出,顯見政府在推動文創產業上已有顯著成效。
李天鐸問:「這些產值是如何統計而來?」美國電影國內一年票房一百億美金,剛好與政府號稱台灣每年文創營收產值有三千億元相同,但美國電影產值打遍全世界,台灣的三千億價值跑哪去了?既然產值那麼高,為何人民都無感?弄了一些文創園區,「不過就是把展場整理得更好而已」,都應屬於都市改造計畫。
當記者向文化部提出台灣文創發展之瓶頸及未來檢討時,所得到的回應是司長已有行程及抽不出時間等推託,但提到十一月下旬將舉辦的文博會,態度卻非常地積極,不禁令人感嘆,官員若僅追求政績,不肯為台灣文化做真心的付出,想從科技代工轉向以文化獲利,可能遙遙無期。
百億補助金如撒大海 台灣文化核心在哪?
「我們的戲劇、表演藝術等演出從來就沒有自主過,哪一項不需要政府補助?」至今連林懷民都在拿政府的錢,說這叫「文創產業發展」,李天鐸並不贊成。補助至今,早已失去社會的公益性、合理性,納稅人的錢如同撒向大海,不曾見政府檢討成效,又該如何對人民交代?
他認同補助文創產業政策,但林懷民已拿了政府二十年的補助金,也該回饋台灣社會,每次演出卻都理所當然地向政府伸手要錢,李天鐸比喻:「就像六十歲的老公公回家還向八十歲的老爹討錢,」是一件非常令人無法接受的事。
立法院編列預算,行政院核准,監察院也不追究,中華民國下面充滿著無數這樣的案子,「夢想家事件」就是最明顯的案例。煙火放完,兩億元就過去了,也許一切都合法,但沒有人去追究政府為什麼會做這種決策,效益又在哪?只求績效化不顧慮是否有永續性,文化創意產業不會做的好。
若要冠上「文創產業」之名,以經濟產業觀點來看,其產值為何?政府目標推動不清,所標榜十五項文創產業別都是憑空在評比,李天鐸說,其實台灣根本還停留在「文化建設階段」,還不到可以做文創產業層次。再者,要發展文創,台灣有什麼文化創意的原物料或是素材?這是台灣人目前都不願意面對的真相。
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總顧問張光民表示,因為台灣的國情,政府想發展的產業範疇越拉越大,雖想顧及每個面向,但效果比較難呈現,如果可以去掉某幾項,聚焦發展項目帶頭做典範,效果自然會出來。
台灣在國際上拼命得獎,但市場上知名的品牌商品哪一樣出自台灣創作之手?iPhone?hTC?全都不是。我們看到的是禮盒變得更漂亮、手繪作品更精緻,但這些都是農業時期就有的內容,只是隨著時代進步演進罷了。小吃仍僅停於「平價美食」,卻無發展出菜系文化,這就是所有的台灣文化,非常窄小。
台灣文創要拿什麼與國際市場拼?
既然談產業,市場設定在哪裡?國內目前沒有什麼文創公司,就連頂尖的林懷民、魏德聖也還是屬於工作室,台灣若想以工作室拓展海外市場,根本沒法競爭發展。「文創從經營策略到組織,一個公司組織結構或市場行銷企劃策略都沒有,要拿什麼與國際市場打?這場荒謬劇還要演多久?」李天鐸問道。
對現今在設計方面仍懷抱許多理想與熱情的莘莘學子們,李天鐸說:「叫他們去流落街頭吧!畫畫小筆記本也許還能闖出自己的路。」但創意這塊真的能不能夠讓他們吃得飽,生活得下去?大家都很迷惘。十幾年前情況是如此,而今也是如此,政府似乎一直在空轉。
韓國重點發展「影視、電玩」進軍國際,單單《大長今》周邊經濟效益就超過了台幣九百億元;日本鎖定文化產業發展目標,以「動漫」帶動周邊經濟,廣義的動漫產業早已占GDP超過一○%;英國創意產業不但僅次於金融業,就業人口還是第一大,創一年超過約新台幣一千七百億的產值,居全球之冠。
從國外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振興國內經濟的例子,我們看到了什麼啟示?過去,台灣文創產業政策推動,將重心放在由上而下,以政府拔尖推動的力量,但張光民建議台北市長郝龍斌,應由下而上,推動創意產業,將政策融入設計概念,落實於社會群眾,讓市民感受到設計帶來的改變,在這樣的概念推動下,台北市今年成功地申辦到二○一六世界設計之都。
張光民說:「沒有產業基地很難產業化,」政府應依據表演團體的級別建立基地,平日可以做排演或小型演出,給它們屬於自己真正的舞台,不僅能讓更多民眾認識台灣文化,產業也得以自給自足,價值才能隨之延伸出來。
台灣文創產業喊的響亮,實際的作為與成效又可曾被好好地檢視過?李國修的戲劇、林懷民的舞蹈有興趣者不多,更何況法藍瓷和琉璃,可能僅是上等人士的愛好,升斗小民碰觸過的也不多,但黃色小鴨一來,大家歡欣鼓舞,睜眼見證,它所發揮的文創軟實力與療癒經濟學,給台灣重重敲了一記悶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