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救難隊 跑在政府前面

橋斷山崩不足懼 深入險境救人命
當災難發生,除了官方的警察與消防人員之外,還有一群人身懷絕技、具有專業搜救技能的民間救難隊,他們總在第一時間趕抵現場,深入險境,分秒必爭……

在八八水災的救難過程中大家看到「佳暮四英雄」回到村中救出一百多位村民的英勇事蹟,透過媒體報導,這一幕讓許多人流下熱淚,這4位原住民英雄中,有3位都曾經在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南區搜救隊受過專業的搜救訓練。

在這次八八水災的救難過程中,「南搜」也就是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南區搜救隊,挺進深入到最偏遠、最不易到達的山區部落,包括新開、新發部落、小林村以及失聯中斷7天的合興部落等,人稱「任何人到不了的地方,南搜一定到得了」,究竟南搜有什麼通天本領?能夠深入對外交通及通訊全部中斷的深山偏遠失聯部落?


深入合興部落 險象環生
「很多部落是根本沒有人能到達那邊,像甲仙到荖濃溪的合興部落,一直處於失聯狀態,路程雖然不長,但是橋梁斷裂,山壁崩塌,土石流損害非常嚴重,之前有3個搜救隊伍都進不去,我們南搜就派了一個菁英隊伍,徒步進入失聯的合興,藉由搭繩索上攀、拋繩槍、架流籠、繩索渡河、通過很艱難危險的地形,最後終於進入合興部落。」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南區委員會發言人徐秉正,述說這次八八水災的慘況,這次遭逢這麼大的天災,實在超出一般軍方及警消能力所及的範圍,還好南搜平時就進行各種山難等艱困環境的嚴格訓練,否則很難達成這麼艱難的任務。

同時也是南搜教練的徐秉正,從民國69年就開始辦各種訓練,如今已經辦了24年,民國80年共同成立了全國性的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95年編統一救難專業教材,舉辦各項野外求生、攀降、拖吊、搬運、搜救救難技術等專業訓練,目前北中南東區共110多個登山戶外活動社團,一共好幾萬人共同組成,是國內最大的山難搜救社團。


重視平常訓練
從小生長在美濃黃蝶翠谷中的徐秉正,身為南搜的發言人,從小就在山水大自然中成長,長大之後成為熱愛登山、溯溪等戶外活動的熱血青年,目前除了自己開了一間戶外登山用品社之外,全部的心力幾乎都花在南搜的訓練及出勤任務上。

徐秉正也擔任南搜的教練,他認為平時的訓練非常重要,所有的救難專業技能是平時就準備好,「整個穿越困難地形的能力,平常就要受過訓練,加上團隊的合作,我們南搜的成員大多平常都很頻繁在山上擔任嚮導或領隊,我們這次搜救的隊伍都是各區的菁英,出動最強的,因為要一趟進去都要背重裝備,挺進災區至少3、5天,做最先鋒的探查、紀錄、定位、偵搜、聯絡,並授命回報高雄縣消防局第三大隊,受災部落的狀況。」

南搜的隊員們藉由特殊攀越裝備,帳篷、睡袋和炊具都要自己帶,因為要爬個2、3天才能到達,抵達部落後要用GPS衛星定位系統回報災民的經緯度,村裡有多少大人小孩男女老幼,哪些需要緊急醫療救援,需要多少糧食物資等,回報到高雄縣災害應變中心,才能提供指揮中心正確資訊,比如要空投什麼物資到什麼地方,「我們是屬於先鋒、先行者,跑到最前面去做搜查,也必須去安撫災民,也要緊急協助處理傷患,甚至也要會處置包紮大體,若大體運送不出來,就通報狀況,再派遣直升機進行運補或撤離。」徐秉正表示,中華民國山難救助協會在八八水災發生後主動打電話給高雄縣消防隊第三大隊,詢問指揮中心是否需要支援,隔了30幾分鐘,三大隊同意請南搜支援,很多民間救難團隊都是自發性地請纓來協助救難,救難人員本身如果沒有通報當地消防隊,若是發生意外,所有的後果一切自負,「新開和新發部落,我們第一梯次就出動了13位隊員,寫出勤表填名字就會受到災害防救法保障,如果發生意外,會比照警消的撫卹。」


通信暢通 減低傷害
南搜教練徐秉正這次擔任聯絡官,統一人員的調度,以前都是分北中南,但這次範圍太大,所以必須調集全國北中南區,每天一百多人次進行搜救任務,然而他認為這次最嚴重是通信的問題,「指揮系統要靠通訊,原本每個村都有配備衛星電話,但為何沒用衛星電話,第一因為雲層太厚下雨不能用,第二衛星電話要儲值,過了3個月就沒有了,另外衛星電話平時沒有充電,而且從來沒用過,不會用,甚至不知道放在哪裡,所以這次村落跟外界完全失聯,造成很大的問題。」

這次忙完八八水災將近1個月的救難任務,徐秉正自己因為過度操勞,免疫力降低,腰部生了「帶狀皰疹」,俗稱「蛇皮」,他也聽到有些救難人員因為缺乏休息,而生病住進醫院,徐秉正說「救難隊員是沒有薪水可以領的,而救難又是一種很特殊的專業技能,不是3年5年就可以養成,必須要累積很多年的經驗,與實務結合,面對災難首先要會自保,連救自己的能力都不足了,更別說救人,此外包括心理都要調整,例如面對災情慘重的死亡時該如何處理,災民生命財產損傷很嚴重,要如何面對這種狀況,不是憑著血氣之勇就衝出去了,每個人都是熱血沸騰往前衝,但是一定要先準備好自己。」


搜救總隊第一時間總動員
另外一個八八水災災情慘重的林邊鄉,中華民國搜救總隊隊長顏燕清出勤到林邊、佳冬和水底寮一帶,看到許多民眾被被大水困在二樓,搜總的弟兄們先將許多老人、婦孺和嬰兒用橡皮艇緊急先接出來,後續再接其他民眾,但是因為災民人數太多,就改送物資進入,但困難度在於路不熟,當地災民主動幫忙,顏隊長感到很感動,「林邊大約搜救了一星期,小林村也搜救了一星期,後來才知道那瑪夏、新開和中部都很嚴重,所以又調了北中南,每一天平均有80到100人次一起協助救災。」

台灣第一個民間救難組織──中華民國搜救總隊,這次也積極協助新開災區的遺體挖掘工作。

「我們在第一時間,莫拉克颱風剛發布時就待命了,平時士農工商,一有狀況就放下手邊的工作,立刻出動去救災。」平時在交通部鐵路改建工程局工作的中華搜救總隊隊長顏燕清,從民國88年就參與山難和水難搜救,參與過華航澎湖空難、大園空難、納莉颱風、象神颱風等各大小任務不計其數,「希望為社會盡一點力量,因為看到家屬大家的心都很痛,這十年下來,對於每一次不同的任務印象都很深刻,因為搜救人員要面對的,往往都是慘不忍睹的狀況,因此在教育訓練中心理也要教育訓練過。」


自願付出 無怨無悔
搜救工作是極危險又複雜的工作,所以紀律嚴謹的搜救總隊,個個隊員都須受嚴格且專精的搜救技能訓練,例如:斷崖、激流、海洋、高山、叢林、雪地、繩結、毒蛇及救護、救生、求生訓練,還須熟練各種科學儀器的操作使用。在搜救同仁們的自給自足下,使得搜救總隊能為台灣這塊土地做出奉獻。

要成為搜救總隊的一員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除了要自費接受各種搜救訓練外;並且每年必須繳交搜救年費,沒有任何經費補助,從不向受難者或罹難者家屬收取任何費用,無任何異議接受各種任務的徵調,不畏艱難;冒著生命危險協助各地方政府進行災難的搶救及搜救,廿餘年如一日,中華民國搜救總隊一本初衷至今全部都是志願職。

中華民國搜救總隊顏隊長也曾經參與多次國際救援行動,到過薩爾瓦多、泰國、菲律賓和緬甸等,「九二一大地震國外救難隊也來台灣協助,因此回饋國際社會,前往國外搜救也讓台灣獲得國際的肯定,台灣位處地震帶,災難不會停止,搜救總隊協助政府做搜救,民間團體是國家的一份子,國家有難本來就要伸出援手,將災難的損傷降到最低,鼓勵社會上有心人士一起參與搜救的行列,更多人有更多搜救的技能也是國家社會之福呀!」

經歷過八八水災,對於台灣緊急應變和救災、防災體系徹底做了一次總體檢,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天災人禍日益嚴重,人民恐怕不能只靠政府,還必須要具備自救的能力,人人必修「災難學」的學分,才能面對未來更嚴峻的考驗!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10月號-第390期】

本期其他文章
前期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