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to City 世界旅行家】摩洛哥沙漠裡的「甜秘密」
這世界上,同時在大西洋與地中海皆擁有海岸的國家只有三個:法國、西班牙跟摩洛哥。特殊地理位置讓摩洛哥以山脈與沙漠這兩種地形著稱,加上舒適宜人的氣候,豐富的野生物種、多元自然地貌與植物多樣性,被視為是蜜蜂的天堂,為摩洛哥養蜂業提供巨大潛力,國內生產多種珍稀蜂蜜。雖然養蜂並非摩洛哥國內第一大產業,依然扮演重要的社會經濟作用,生產蜂蜜能有效地對抗貧窮、提供就業機會,並供應國內市場所需。
世界上最貴的蜂蜜就在摩洛哥
摩洛哥人完全了解各項蜜蜂產品的好處:蜂蜜、花粉、蜂王漿、蜂膠、蜂蠟和蜂毒,《古蘭經》亦常提到蜜蜂與蜂蜜的種種好處,在物資不豐的時代,蜂蜜不僅是重要的補品,更作為調養身體的藥物之用。在摩洛哥,蜂蜜被視為是待客高級品,放一碟蜂蜜在桌上,顯示對客人的尊敬與歡迎。摩洛哥每年生產大量蜂蜜,包含椰棗、百里香、迷迭香、大戟、角豆樹、杏仁、薰衣草、苦橙、橙、桉樹、金合歡與其他較常見的蜂蜜。
摩洛哥出產的蜂蜜是世界上最貴的蜂蜜之一,尤其以四種特殊蜂蜜聞名國際:百里香蜂蜜、桉樹蜂蜜、椰棗蜂蜜與大戟蜂蜜,另外橙橘蜂蜜、角豆樹蜂蜜與迷迭香蜂蜜亦相當出名。
每年蜂蜜收成大約在五月大麥收成之後,將整個蜂巢取出後,現場處理,放在鑽孔的陶器裡擠壓,讓液態蜂蜜流到有釉面盆中作保存。摩洛哥的傳統養蜂及現代科技養蜂並存,目前並無確切數據可知養蜂業狀況,民間估計蜂蜜年產量應只有四千五百公噸,但摩洛哥官方宣稱目前為五千三百噸,期望2020年可達一萬六千噸,每年個人平均消費量為三千克,而摩洛哥每年進口的蜂蜜量達兩千噸。
事實上,摩洛哥蜂蜜年產量偏低,國內需求量高,齋戒月期間因為白天不能進食,晚上開齋會需要大量蜂蜜製作的甜食,包括椰棗跟牛奶,以及摩洛哥甜點。這時對蜂蜜需求會大幅提高,而國內生產遠不足所需,長年以來,法國變成了摩洛哥的蜂蜜進口大國。
摩洛哥的蜂中之王--撒哈拉蜂
摩洛哥有三種常見的蜜蜂品種,主要以顏色來區分:黑色的Apis mellifera intermissa與Apis mellifera major,以及被稱為「撒哈拉蜂」的金黃色Apis mellifera sahariensis。前兩種黑蜜蜂則天生侵略性強,群體性強,近年因為蜂種選擇不力,蜂蜜產量逐年下降.撒哈拉蜂只佔摩洛哥土地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地區,以性格溫馴著稱,能完美適應乾旱地區的炎熱與惡劣條件,環境再艱困,依然能有令人滿意的蜂蜜產量。
撒哈拉蜂生活在摩洛哥南部,特別是Tafilalet一帶,該區平均海拔約七百米,位於高阿特拉斯山以南,與阿爾及利亞邊境及撒哈拉沙漠接壤,散落河谷澆灌出的棕櫚樹園,種植大量作物。Tafilalet已接近沙漠氣候,日夜溫差大,空氣乾燥,冬季寒冷,夏季日溫可達四十八度以上,當沙塵暴來襲,所有活動都得停止,另外還有週期性發生的蝗蟲災,造成嚴重農損,偏偏所有毀滅蝗蟲的手段,都會同時傷及蜜蜂。
棲息於Tafilalet一帶的蜜蜂,首先由椰棗樹與許多種果樹提供基本的生存資源。再來沿著道路種植的是桉樹和檉柳,在廣袤沙漠地帶上有虎尾草、帶刺植物與三葉草...等,維持蜂蜜一定產量。
艱辛的生存環境,造就生命力極強的撒哈拉蜂
高亞特拉斯山就像個天然屏障,阻隔撒哈拉與摩洛哥其他區域,連帶阻擋Tafilalet的撒哈拉蜂與北部其他蜂種混種,讓撒哈拉蜂保有自己的特性,很能適應綠洲自然條件並繁衍至今。
撒哈拉蜂可飛到極遠的地方覓食,甚至可以離蜂巢八公里之遠,生產的蜂蜜與花粉都較多。Tafilalet的養蜂人將蜂巢安置在自家厚牆上,蜂箱尺寸較小,高約二十公分,寬約二十五公分,深則約有五十公分.由其中一塊木板可移動的木箱做成,或者由蘆葦條編織成,外層塗抹混合糠的黏土,然而此種蜂箱尺寸有些太小,空間不足以容納蜂后正常產卵,也造成工蜂極度窘迫。
蜂箱上,設有活動式小孔,大小只容許蜜蜂進出,將其他昆蟲,尤其是大甲蟲阻隔在外.但因蜂箱設計不良,內部空間太小,蜜蜂窘迫地住在一起,蜂蜜儲存量不高,產量低,到了夏季,蜜蜂容易死亡。在氣候、棲息地與食物來源種種艱難條件下,反而自然篩選出生命力非常強的品種,其特點與其他蜜蜂不同。
是真還是假?摩洛哥蜂蜜的辨別方法
生活在摩洛哥,很難想像國內蜂蜜生產不足,需要靠進口來滿足全國所需,許多摩洛哥甜點都號稱添加蜂蜜,即便在小雜貨鋪,都可以買到塑膠盒裝的廉價蜂蜜,但我常懷疑那不是蜂蜜,而是糖漿,畢竟價格實在過於低廉。之後輾轉得知摩洛哥進口相當多廉價蜂蜜來混充國產蜜,當下的我還是感到十分震驚!尤其在外旅遊時,常可在公路旁或停車場遇到疑似蜂農的人前來兜售蜂蜜,他們通常衣著襤褸,號稱帶著自家生產的蜂蜜在路邊兜售,這些蜂蜜分裝在寶特瓶或塑膠罐裡,也沒有附上任何標誌。
在亞特拉斯山,這種「移動蜂商」尤其多,有時為了取信於人,小販還會自稱蜂農,捧著一盆還浸泡著蜂蠟在裡面的蜂蜜給客人看,表示這是真正的蜂蜜,但實際販售給客人的,卻是裝在塑膠瓶裡來源不明的蜜。
我常遇到小販兜售蜂蜜,每一次都宣稱這些蜜是來自亞特拉斯山,我從來不確定這些蜂蜜是真是假?卻也傻傻的用原價買了幾次,如果這是真正的蜂蜜,付出一定的價格也是合理,更何況蜂農生活不易。但這種蜂蜜通常沒有特殊味道,究竟是真正的蜂蜜?或是糖漿製成?畢竟我都使用高價購買了,也只能催眠自己:這是真正的蜂蜜!
後來輾轉得知我買的都只是進口廉價蜜,內心掙扎的衝突點在於,基於珍惜食物及體恤蜂農工作不易等原因,我願意花錢支持他們,但無形中我卻助長這種詐騙行為。我曾在超市買過價格稍高的蜂蜜,但只要是真正的蜂蜜,價差本來就不是問題。
蜂蠟其實沒有味道,只有「蜜」才是甜的
蜂蜜至今被視為很好的禮物,是珍貴補品。在摩洛哥鄉間曠野,不時可見養蜂人放置的白色蜂箱,當我在撒哈拉看見相似的蜂箱時,當下頗為詫異,很難想像在這麼偏僻荒蕪的地方,也能讓蜜蜂生存,甚至生產蜂蜜。
曾經在網路看到中國商家如何吹噓撒哈拉蜂蜜的神奇療效,那時倒沒特別在意。有一回,無意間在撒哈拉遇到一位朋友認識的蜂蜜小販,我買了一小瓶回來試試,印象很深的是,小販的蜂蜜裝在大寶特瓶裡,當我說了自己想買的金額後,他拿出另一個乾淨的小寶特瓶,當著我的面,將大寶特瓶裡的蜂蜜徐徐倒入小寶特瓶中,沒有成分標示也沒有精美的包裝。但其實那瓶撒哈拉蜂蜜的味道還不錯,裡面有些結晶,帶回家後我吃了很久,才終於吃完。
有一回,我在撒哈拉荒野做田野調查,偶然受邀到一戶遊牧民族人家裡作客,男主人除了牧羊,另外還在帳篷旁邊安置蜂箱,收集蜂蜜,男主人的媽媽親切的裝了一碟含有蜂蠟的自家蜂蜜給我品嚐,食用方法是蜂蜜混橄欖油,直接沾麵包吃,那蜜嚐起來確實很甜,同時也是我第一次咀嚼蜂蠟,赫然明白「味如嚼蠟」從何而來。沒錯,蠟是真的完全沒有味道,只有蜂蜜本身才是甜的!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20年2月號
位在高亞特拉斯山以南及撒哈拉交界的 Tafilalet,擁有摩洛哥最大的綠洲
世界上最貴的蜂蜜就在摩洛哥
摩洛哥人完全了解各項蜜蜂產品的好處:蜂蜜、花粉、蜂王漿、蜂膠、蜂蠟和蜂毒,《古蘭經》亦常提到蜜蜂與蜂蜜的種種好處,在物資不豐的時代,蜂蜜不僅是重要的補品,更作為調養身體的藥物之用。在摩洛哥,蜂蜜被視為是待客高級品,放一碟蜂蜜在桌上,顯示對客人的尊敬與歡迎。摩洛哥每年生產大量蜂蜜,包含椰棗、百里香、迷迭香、大戟、角豆樹、杏仁、薰衣草、苦橙、橙、桉樹、金合歡與其他較常見的蜂蜜。
摩洛哥出產的蜂蜜是世界上最貴的蜂蜜之一,尤其以四種特殊蜂蜜聞名國際:百里香蜂蜜、桉樹蜂蜜、椰棗蜂蜜與大戟蜂蜜,另外橙橘蜂蜜、角豆樹蜂蜜與迷迭香蜂蜜亦相當出名。
每年蜂蜜收成大約在五月大麥收成之後,將整個蜂巢取出後,現場處理,放在鑽孔的陶器裡擠壓,讓液態蜂蜜流到有釉面盆中作保存。摩洛哥的傳統養蜂及現代科技養蜂並存,目前並無確切數據可知養蜂業狀況,民間估計蜂蜜年產量應只有四千五百公噸,但摩洛哥官方宣稱目前為五千三百噸,期望2020年可達一萬六千噸,每年個人平均消費量為三千克,而摩洛哥每年進口的蜂蜜量達兩千噸。
事實上,摩洛哥蜂蜜年產量偏低,國內需求量高,齋戒月期間因為白天不能進食,晚上開齋會需要大量蜂蜜製作的甜食,包括椰棗跟牛奶,以及摩洛哥甜點。這時對蜂蜜需求會大幅提高,而國內生產遠不足所需,長年以來,法國變成了摩洛哥的蜂蜜進口大國。
摩洛哥的蜂中之王--撒哈拉蜂
摩洛哥有三種常見的蜜蜂品種,主要以顏色來區分:黑色的Apis mellifera intermissa與Apis mellifera major,以及被稱為「撒哈拉蜂」的金黃色Apis mellifera sahariensis。前兩種黑蜜蜂則天生侵略性強,群體性強,近年因為蜂種選擇不力,蜂蜜產量逐年下降.撒哈拉蜂只佔摩洛哥土地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地區,以性格溫馴著稱,能完美適應乾旱地區的炎熱與惡劣條件,環境再艱困,依然能有令人滿意的蜂蜜產量。
撒哈拉蜂生活在摩洛哥南部,特別是Tafilalet一帶,該區平均海拔約七百米,位於高阿特拉斯山以南,與阿爾及利亞邊境及撒哈拉沙漠接壤,散落河谷澆灌出的棕櫚樹園,種植大量作物。Tafilalet已接近沙漠氣候,日夜溫差大,空氣乾燥,冬季寒冷,夏季日溫可達四十八度以上,當沙塵暴來襲,所有活動都得停止,另外還有週期性發生的蝗蟲災,造成嚴重農損,偏偏所有毀滅蝗蟲的手段,都會同時傷及蜜蜂。
棲息於Tafilalet一帶的蜜蜂,首先由椰棗樹與許多種果樹提供基本的生存資源。再來沿著道路種植的是桉樹和檉柳,在廣袤沙漠地帶上有虎尾草、帶刺植物與三葉草...等,維持蜂蜜一定產量。
艱辛的生存環境,造就生命力極強的撒哈拉蜂
高亞特拉斯山就像個天然屏障,阻隔撒哈拉與摩洛哥其他區域,連帶阻擋Tafilalet的撒哈拉蜂與北部其他蜂種混種,讓撒哈拉蜂保有自己的特性,很能適應綠洲自然條件並繁衍至今。
撒哈拉蜂可飛到極遠的地方覓食,甚至可以離蜂巢八公里之遠,生產的蜂蜜與花粉都較多。Tafilalet的養蜂人將蜂巢安置在自家厚牆上,蜂箱尺寸較小,高約二十公分,寬約二十五公分,深則約有五十公分.由其中一塊木板可移動的木箱做成,或者由蘆葦條編織成,外層塗抹混合糠的黏土,然而此種蜂箱尺寸有些太小,空間不足以容納蜂后正常產卵,也造成工蜂極度窘迫。
蜂箱上,設有活動式小孔,大小只容許蜜蜂進出,將其他昆蟲,尤其是大甲蟲阻隔在外.但因蜂箱設計不良,內部空間太小,蜜蜂窘迫地住在一起,蜂蜜儲存量不高,產量低,到了夏季,蜜蜂容易死亡。在氣候、棲息地與食物來源種種艱難條件下,反而自然篩選出生命力非常強的品種,其特點與其他蜜蜂不同。
是真還是假?摩洛哥蜂蜜的辨別方法
生活在摩洛哥,很難想像國內蜂蜜生產不足,需要靠進口來滿足全國所需,許多摩洛哥甜點都號稱添加蜂蜜,即便在小雜貨鋪,都可以買到塑膠盒裝的廉價蜂蜜,但我常懷疑那不是蜂蜜,而是糖漿,畢竟價格實在過於低廉。之後輾轉得知摩洛哥進口相當多廉價蜂蜜來混充國產蜜,當下的我還是感到十分震驚!尤其在外旅遊時,常可在公路旁或停車場遇到疑似蜂農的人前來兜售蜂蜜,他們通常衣著襤褸,號稱帶著自家生產的蜂蜜在路邊兜售,這些蜂蜜分裝在寶特瓶或塑膠罐裡,也沒有附上任何標誌。
在亞特拉斯山,這種「移動蜂商」尤其多,有時為了取信於人,小販還會自稱蜂農,捧著一盆還浸泡著蜂蠟在裡面的蜂蜜給客人看,表示這是真正的蜂蜜,但實際販售給客人的,卻是裝在塑膠瓶裡來源不明的蜜。
我常遇到小販兜售蜂蜜,每一次都宣稱這些蜜是來自亞特拉斯山,我從來不確定這些蜂蜜是真是假?卻也傻傻的用原價買了幾次,如果這是真正的蜂蜜,付出一定的價格也是合理,更何況蜂農生活不易。但這種蜂蜜通常沒有特殊味道,究竟是真正的蜂蜜?或是糖漿製成?畢竟我都使用高價購買了,也只能催眠自己:這是真正的蜂蜜!
後來輾轉得知我買的都只是進口廉價蜜,內心掙扎的衝突點在於,基於珍惜食物及體恤蜂農工作不易等原因,我願意花錢支持他們,但無形中我卻助長這種詐騙行為。我曾在超市買過價格稍高的蜂蜜,但只要是真正的蜂蜜,價差本來就不是問題。
蜂蠟其實沒有味道,只有「蜜」才是甜的
蜂蜜至今被視為很好的禮物,是珍貴補品。在摩洛哥鄉間曠野,不時可見養蜂人放置的白色蜂箱,當我在撒哈拉看見相似的蜂箱時,當下頗為詫異,很難想像在這麼偏僻荒蕪的地方,也能讓蜜蜂生存,甚至生產蜂蜜。
曾經在網路看到中國商家如何吹噓撒哈拉蜂蜜的神奇療效,那時倒沒特別在意。有一回,無意間在撒哈拉遇到一位朋友認識的蜂蜜小販,我買了一小瓶回來試試,印象很深的是,小販的蜂蜜裝在大寶特瓶裡,當我說了自己想買的金額後,他拿出另一個乾淨的小寶特瓶,當著我的面,將大寶特瓶裡的蜂蜜徐徐倒入小寶特瓶中,沒有成分標示也沒有精美的包裝。但其實那瓶撒哈拉蜂蜜的味道還不錯,裡面有些結晶,帶回家後我吃了很久,才終於吃完。
有一回,我在撒哈拉荒野做田野調查,偶然受邀到一戶遊牧民族人家裡作客,男主人除了牧羊,另外還在帳篷旁邊安置蜂箱,收集蜂蜜,男主人的媽媽親切的裝了一碟含有蜂蠟的自家蜂蜜給我品嚐,食用方法是蜂蜜混橄欖油,直接沾麵包吃,那蜜嚐起來確實很甜,同時也是我第一次咀嚼蜂蠟,赫然明白「味如嚼蠟」從何而來。沒錯,蠟是真的完全沒有味道,只有蜂蜜本身才是甜的!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20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