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不點名】《世界圖繪》--啊~「拉丁」的神奇,一千零一夜的精彩

拉丁文的百科全書,其實兒童也能輕易讀懂

《世界圖繪》(Orbis Pictus)在2019年的波隆那書展中,以知識類獲得評審特別推薦獎。波隆那是兒童書展的「聖地」,推介了一部在知識領域和語言學習上屬於高難度的拉丁文圖書,著實令人驚艷與好奇。《世界圖繪》是十七世紀生於捷克摩拉維亞的神學家、教育家和哲學家康米紐斯(Iohannes Amos Comenius,1592-1670)苦心孤詣完成的拉丁文百科圖繪,以一百五十個單元概括基本事物圖像,彙整了日常生活會接觸到的百工各業,也結合大自然動植物的生態、天地萬象,還有人格修為和宗教信仰的教義和訓示;除了文字敘述外,同時搭配了克萊茲伯格(Paulo Kreutzberger)的木刻版畫,以一畫一詞彙圖文對應的方式解說,推展拉丁文的活用與教學。康米紐斯透過這本著作,希望達到教育從基本著眼,從兒童扎根,從視覺感官啟發。因此,高難度的拉丁文在他的寓教於樂和教改理念指引下,成為兒童「悅讀/閱讀」的叢書。



拉丁文如何影響一個人的風格品味

2019年12月,《世界圖繪》的拉丁文—中文雙語對照譯本面世了,完成康米紐斯在本書期待且預見的優點:「翻譯成本土母語可以更快速且愉快地學習拉丁文」。我們身處二十一世紀知識爆炸的世紀,高科技和AI來勢洶洶,強勢主導人類的生活與生命的時代,面對一個被大家公認已經「死亡」的語言—拉丁文,何益之有?
拉丁文作為輝煌羅馬帝國的「普通話」,盛行多年,隨著羅馬帝國勢力傾圮蕭然,拉丁文的日常使用也逐漸式微,然而卻隱身在各個知識領域,成為「不普通」的文字,繼續在神學、醫學、哲學、法學、文學幾個重要知識領域占有重要地位。幾個世紀以來,拉丁文在學校的搖籃裡孕育成長(必修課程);在教會的堡壘裡鞏固它的地位(宗教的語言,聖經的詮釋);在翻譯和經典著作中成為高尚的語言(吉訶德說翻譯只有翻成希臘文和拉丁文,才是最典雅的文字);在社會地位中成為階級劃分的語言,嫻熟拉丁文者則非凡,展現高人一等的智慧…等。這些現象與事實形塑了拉丁文崇高的位階、權力與形象。

原來拉丁文的「兄弟姊妹」遍布世界

即便今日,許多拉丁文用語仍不時在我們生活中出現,例如:

statu quo (現狀)
ad hoc (臨時,即席)
carpe diem (把握當下)
omnibus (多種用途)
urbi et orbi (至全城與全球)
stricto sensu (嚴格地說)
sine die (無限期)
plus ultra (至高無上,極限)
cum laude (以優異成績畢業)
Doctor Honoris Causa (榮譽博士)
curriculum vitae (履歷)...等。

另一方面,從拉丁文衍生的法文、西班牙文、義大利文、葡萄牙文、羅馬尼亞文,猶如延續羅馬帝國的盛世,被廣泛使用於世界各地,而這些孿生的「兄弟姊妹」,彼此的字根字首讓學習者可以舉一反三,增益多語學習的效益,在在顯示拉丁文的不滅定律。諸此種種,我們可以從瓦克(Francoise Waquet)的《拉丁文帝國》(Le latin ou l'empire d'un signe)精闢的分析,理解拉丁文的脈絡與生命力。

《世界圖繪》或許能成為21世紀拉丁版的《一千零一夜》

康米紐斯以《世界圖繪》傳達拉丁文的教育與學習,是透過圖畫、詞彙、文字描述三管齊下的方式,吸引孩童(閱讀者)的注意力,從視覺到口說,從口說到親自動手繪:眼到口到、口到手到、最後手到心到的領悟,猶如阿拉丁擦拭神燈,精靈就會出現,就有願望可實現。而全書涵蓋的內涵,可比一千零一夜故事的精彩。今日在英語主流學習之外,歐語學習已蔚為風尚,拉丁文的基本認知可以豐富跨文化、跨語言的涵養,來自十七世紀康米紐斯的期待,二十一世紀可以讓《世界圖繪》成為願望成真的神燈。



曾經拒絕哈佛校長職位的「現代教育之父」



約翰·阿摩司·康米紐斯(拉丁文:Iohannes Amos Comenius)
康米紐斯所在的17世紀學校擁有「思想屠場」的臭名,當時的教育環境深受社會階級及性別限制。迂腐的教學方法、沒有邏輯性的課本、沈重的宗教束縛,讓即使身為準大學生的人們也痛苦不已。令人喘不過氣的教育制度,讓康米紐斯決心改革,他希望每個人從兒童階段都能開心享受教育權利,老師能打破拉丁文限制,以學生熟悉的母語進行按部就班的學習。這個將教學「科學化」的過程,並且將實用的知識變成老師教學的重點,充滿突破性的革命也讓我們的教育邁向「現代化」。2005年6月,康米紐斯以「教育家」的身份成為捷克人票選出來的首位非國家領袖的「最偉大捷克人(Největší Čech)」。

*本文收錄於英語島English Island 2020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