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哈欠不只是想睡覺!醫曝身體發警訊 小心是「4大疾病」信號

[周刊王CTWANT] 高雄一名55歲退休警察日前前往超商探望友人時,突然在打哈欠後身體前傾倒地,當場猝死。事件引起社會關注,醫師黃軒提醒,雖然打哈欠是常見的生理反應,但若近期頻繁出現,且伴隨頭暈、胸悶、心悸或四肢無力等症狀,必須提高警覺,因為這可能是疾病的徵兆。
黃軒在臉書上指出,哈欠的本質是一種腦部自動調節反應。當大腦需要降溫、氧氣交換失衡,或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血清素、乙醯膽鹼發生異常時,打哈欠就像「重置鍵」,能讓腦部暫時恢復平衡。因此,哈欠不僅僅是「困倦」或「無聊」的表現,有時更是身體發出的健康警報。
至於哪些疾病容易導致頻繁打哈欠,黃軒整理出四大類,首先是神經系統疾病,包括腦中風(尤其影響延腦或腦橋)、多發性硬化症,以及部分癲癇與偏頭痛患者,都可能以「連續打哈欠」作為早期信號。
第二是心血管疾病,像心肌梗塞或心絞痛,有些病人會因迷走神經被刺激而出現異常哈欠,甚至有個案顯示主動脈剝離患者在發病前就有此症狀。
第三是肝臟與代謝疾病。肝炎、肝硬化患者常感到疲倦,容易打哈欠;而糖尿病患者在血糖過低時,腦部能量不足,也可能因此頻繁打哈欠。
最後則是藥物副作用與精神疾病。例如部分抗憂鬱藥物(如fluoxetine、sertraline)可能讓患者不停打哈欠,而焦慮症或憂鬱症患者因血清素、多巴胺系統失衡,也會有類似情況。
黃軒強調,打哈欠雖大多屬正常反應,但也不是單純屬於「想睡覺」,若伴隨頭暈、胸悶、心悸、四肢無力等不適,就不能掉以輕心。從腦血管疾病到心臟病變,甚至代謝或精神問題,都可能以「哈欠」作為隱藏的警訊。他提醒民眾,一旦發現異常,應盡快就醫檢查,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時機。
延伸閱讀
- 記者:周刊王CTWANT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