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吃深海魚!男子尿液「砷含量超標6倍」 醫:嚴重恐致癌

天天吃深海魚!男子尿液「砷含量超標6倍」 醫:嚴重恐致癌
男子天天吃深海魚,健檢時卻發現腎功能下降。(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周刊王CTWANT] 很多人認為吃魚有益健康,但如果天天吃深海魚,反而可能傷身。日前腎臟科醫師林軒任分享案例,一名熱愛海釣的男子,自認生活規律健康,不抽菸不喝酒,飲食也很清淡,卻在健檢時發現腎功能下降,進一步檢查才發現,他長期吃的深海魚含有大量的砷,讓體內砷含量超標近6倍,導致腎病。林軒任提醒,深海魚類和甲殼類、貝類等,很容易隨著食物鏈累積較高濃度的砷,若長期攝取恐導致慢性砷中毒,甚至增加罹癌風險。

腎臟科醫師林軒任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一位熱愛海釣的男子,平時只要有空就到海邊釣魚,且餐桌上幾乎每天有深海魚,但某次健康檢查時,他發現自己的腎功能下降,讓他相當疑惑「我每天早睡早起,飲食清淡,家裡沒有人洗腎,也沒有抽煙喝酒習慣,怎麼會得腎臟病?」

台中榮總臨床毒物科醫師鍾牧圻檢查後,發現該男子的尿液砷含量超標將近6倍,原來因為男子長期吃的深海魚含有大量的砷,導致砷中毒,在停止食用海魚並接受治療後,男子的腎功能也奇蹟般恢復至正常值。

林軒任透露,在食物鏈中,砷會從小魚累積到大魚,特別是深海魚類和甲殼類、貝類等,更容易累積較高濃度的砷。另外,砷也可能來自受污染的地下水、農作物、來源不明的保健食品或中草藥或工業暴露等。

林軒任指出,急性砷中毒會出現嚴重腹瀉、血便或心律不整,而慢性砷中毒初期症狀不明顯,但長期下來卻會造成腎臟、肝臟受損,甚至增加肝癌、肺癌、膀胱癌和皮膚癌等風險。

林軒任提醒,若要預防砷中毒,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均衡飲食,避免長期大量食用單一食物,多攝取含有維生素A、C、E等抗氧化物的蔬果,有助於身體排毒。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