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攝護腺癌來勢洶洶!戶外運動預防癌有效,擔心空汙?醫師教4個小技巧
根據國健署最新的癌症登記資料,肺癌是男女癌症死亡率第一名,攝護腺癌則在男生癌症發生率已經上升到第二名。而運動是預防癌症的有效方法,但是,進行戶外運動時,卻也有不少人擔心日益嚴重的空汙問題,如果在戶外跑步,擔心反而不利健康。
防癌除了運動,定期篩檢也不可少,泌尿科呂謹亨醫師表示,目前五癌篩檢包括:與肺癌、子宮頸癌、乳癌、大腸癌、口腔癌,並沒有攝護腺癌篩檢,加上與歐美比較,台灣男性攝護腺癌發現時,偏晚期比例高。為了大家的泌尿健康,泌尿科呂謹亨醫師呼籲大家注意以下可項:
50歲以上男性,每年定期檢查攝護腺特異抗原(PSA):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飲食調控:
多攝取新鮮蔬果與高纖維食物,減少高脂食物與加工食品,可降低攝護腺癌風險約 40–50 %
健康生活方式:
規律運動、維持良好體重與心血管健康,也有助於降低風險。
至於,進行戶外運動會擔心日益嚴重的空汙問題嗎?泌尿科呂謹亨醫師整理了一篇2025年發表於Sports Medicine – Open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Physical Activity, Air Pollution, and Mortali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研究重點:戶外運動、空氣污染與死亡率關係
空氣污染僅曝露時,死亡風險上升約36%。純粹運動(無空污)則能降低死亡風險約31%。即便在污染環境運動,仍可降低死亡風險約26%。
各運動強度皆有效:
低強度:約19%降低。
中等強度:約32%降低。
高強度:約30%降低。
無論污染與否,運動皆保有顯著保護效益,呼籲即使空污存在,也不應放棄運動。
結論:
無論污染與否,運動皆保有顯著保護效益,呼籲即使空污存在,也不應放棄運動。但是,到底甚麼時候運動比較好呢?畢竟沒人想邊運動邊當人體空氣清淨機。呂謹亨醫師教大家以下4個小技巧:
【小技巧】
1.選擇運動時段:清晨汽車較少,PM2.5低於白天尖峰。
2.避免污染熱點:遠離馬路、工地、焚化爐附近。可選擇公園、河濱、樹多的地方。
3.改變運動型態:AQI >150時,建議改為室內健身、游泳、瑜伽。
4.敏感族群(氣喘、COPD、心血管疾病):建議AQI ≥100就改室內運動。
知道「什麼時候適合戶外運動」,可以依據空氣品質指標(AQI, Air Quality Index) 來判斷。不同國家標準略有差異,但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環保署(EPA)的AQI分級常被使用。台灣環境部「空氣品質監測網」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寶寶D3滴劑管出包!維生素D補對了?趙順榮藥師:5大要訣選購維生素D保健品
帶手機進廁所,小心痔瘡風險增!蔡鋒博醫師:避免「滑」出痔瘡4點建議
小兒腸胃炎最擔心嚴重腹瀉脫水!陳欣如中醫師:5要訣腸胃炎日常調理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19/9697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 記者:華人健康網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