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味覺養成黃金期 營養師指導培養孩子「健康餐盤」

【NOW健康 辰蘊如/台北報導】在全球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的現代,根據發表在《Annals of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期刊的研究指出,兒童生來就有偏好甜味和避免苦味食物(如綠葉蔬菜)的生物傾向。Catherine A. Forestell博士指出,這種偏好可能在歷史上有助於生存,但時至今日被加工類的甜味是不健康的食品來源中,是明顯不利於健康發展。邱璟瑞營養師表示,孩子的確與生俱來有偏好甜味、排斥苦味的生物本能,但在現代充滿加工食品的環境中,反而成為健康隱憂。
早期味覺養成 習慣天然原味
邱璟瑞營養師表示,寶寶從出生前開始一直到發育期間,都有反覆且多樣化的機會學會享受健康食物的味道。由於味道會從母親的飲食傳遞到羊水和母乳中,在懷孕和哺乳期間飲用各健康食物的媽媽們,為嬰兒提供了學習喜歡這些味道的機會。
韓國首爾大學進行的一項針對524名學齡前兒童的味覺教育實驗,發表《Nutri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期刊上,顯示短期的味覺教育計畫就能顯著改變孩子對天然食物的態度,包括開始享受天然水果的甜味、偏好原味牛奶而非人工甜味牛奶、開始食用不甜的食物等正面變化;此外,味覺教育能有效降低兒童的食物恐懼分數。
黃金關鍵期 幼兒味覺塑造
邱璟瑞營養師認為,0至5歲是孩子味覺發展的黃金關鍵期,兒童期最強的飲食預測因子包括孩子是否喜歡食物的味道、母親哺乳時間長短及是否食用這些食物,以及孩子是否從小就接觸這些食物。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和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約6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引入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食物,這個階段稱為「互補食物」階段。
若兒童早期就培養健康飲食習慣,將更可能把這些正面行為延續到成年期,大幅降低罹患糖尿病、心臟病甚至某些癌症等疾病風險。邱璟瑞營養師補充說明,2至5歲是食物挑食行為和新食物恐懼的高峰期,此年齡群體同時也最容易建立新的食物偏好。
透過正向且支持性的環境,使用味覺接觸和體驗學習鼓勵兒童來促進對不熟悉食物的熟悉度和喜好,長期而言可能減少食物迴避行為。邱璟瑞營養師建議,即使是短期的味覺教育計畫也能改變對天然食物的態度,有利於減少兒童對加工食品和食品加工的需求。
建立孩子健康餐盤 天然食物多攝取
實踐味覺教育最重要的原則是重複接觸,邱璟瑞營養師建議家長要有耐心,即使孩子在初次嘗試時不喜歡某種食物,也要持續提供機會或多元變化使其再次嘗試,透過多次接觸才會提高接受新食物的機會。或是讓孩子聞聞食物並描述香氣,觀察烹調前後食物的外觀、顏色和形狀變化,聆聽準備和食用食物時產生的聲音,以及觸摸和操作食物來感受不同食材等,全方位的感官體驗亦能幫助孩子更深入地認識和接受食物的天然特性。
關於糖分攝取,邱璟瑞營養師指出,2歲以下的嬰幼兒應避免添加糖分,幼童以上則可多以水果和蔬菜的形式提供多樣化的糖分來源,減少甜食和鈉的攝取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皆有助益。父母早期的味覺教育,可以為孩子建立一生受用的健康飲食基礎,讓天然食物的原味成為孩子最珍愛的味道吧!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心肌梗塞症狀不僅只是胸痛 肩痛、噁心都是可能的徵兆
▸2025/9/20(六)免費健康講座線上報名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 記者:NOW健康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