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手機進廁所,小心痔瘡風險增!蔡鋒博醫師:避免「滑」出痔瘡4點建議
在日常門診中,痔瘡是一個相當常見卻經常被忽視的疾病。傳統的危險因子包括:低纖維飲食、便祕與用力排便、肥胖、懷孕以及久坐生活型態。然而,近年來,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一個新的風險行為逐漸浮現:廁所中長時間使用手機。
根據最新發表於《PLOS One》的研究針對接受大腸鏡檢查的民眾進行調查,意外發現一個令大家臉紅的現象——超過66%的人承認會帶手機進廁所!而這群「手機使用者」平均有40%在馬桶上超過5分鐘,遠高於非手機族的7%。更驚人的是,大腸鏡的檢查結果顯示,手機使用者有超過一半被發現有痔瘡,非手機使用者則為38%。在校正了飲食纖維、年齡、性別、用力排便等因素後,手機依舊與痔瘡風險增加1.5倍。
婦產科醫師蔡鋒博指出,馬桶的設計會讓我們的骨盆底懸空,長時間久坐會導致肛門周圍的靜脈充血、擴張,這正是痔瘡形成的主因。「你以為是在放鬆,其實你的『下盤』正在承受巨大的壓力!」而智慧型手機的特性在於強烈的注意力吸引力,使人忽略時間,延長了在馬桶上的坐姿時間。這種「行為誘發」機制可能是痔瘡風險上升的關鍵。
不過,研究也提醒,手機與痔瘡之間的關係並非絕對因果,也可能是「花比較多時間上廁所的人」剛好又習慣用手機。但無論如何,過久坐在馬桶上就是壞習慣,應當避免。
防「滑」出痔瘡,公共衛生4點建議
那麼,該如何避免「滑」出痔瘡?蔡鋒博醫師以下有4點建議:
1.減少廁所內手機使用:將手機留在廁所外,避免不必要的延時。
2.改善排便習慣: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長時間「等待排便」。
3.強化飲食與運動:高纖維飲食與充足水分,搭配規律運動,可有效預防便祕與痔瘡。
4.定期就醫檢查:如有反覆便血或肛門不適,應及早就醫,排除痔瘡或其他腸道病變。
婦產科醫師蔡鋒博指出,馬桶的設計會讓我們的骨盆底懸空,長時間久坐會導致肛門周圍的靜脈充血、擴張,這正是痔瘡形成的主因。
結語
智慧型手機已深深融入現代生活,但它也可能在無形中帶來新的健康挑戰。痔瘡的防治不僅涉及飲食與生活習慣,也牽涉到數位時代的行為模式。透過公共衛生教育與臨床提醒,協助民眾建立正確的如廁習慣,將是預防痔瘡的重要策略。或許,下次進廁所前,不妨把手機留在門外,既能保護骨盆靜脈,也能享受「無訊號的寧靜時光」。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小兒腸胃炎最擔心嚴重腹瀉脫水!陳欣如中醫師:5要訣腸胃炎日常調理
168斷食減肥瘦成好像看到骨架?劉伯恩醫師:常見5大副作用別輕忽
堅果攝取要適量,物以「硒」為貴!簡鈺樺營養師:礦物質硒3大好處,聰明吃出健康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696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 記者:華人健康網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