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為什麼能降膽固醇與血脂?專家解析5種最有效的運動方式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現代人因為膽固醇或血脂過高,到醫院求診的比例越來越高。除了飲食控制,醫師、營養師與衛教師常常會叮嚀:「要多運動喔!」那運動到底怎麼幫助我們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真的有效嗎?
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表示,剛開始運動時,身體主要先燃燒肌肉裡的肝醣當作能量來源,接著會消耗血液中的葡萄糖與肝臟的肝糖,大約運動半小時後,醣類不夠了,身體才會開始動用血液中的脂肪當能量來源。
也就是說,運動一開始燃燒的主要是糖,脂肪只是輔助;但持續運動到30分鐘後,脂肪才會變成主力來源。例如快走時,一開始醣類與脂肪燃燒比例大約是6:4,但30分鐘後就會變成1:1,甚至脂肪比例更高。運動時間越長,脂肪消耗越多,自然有助於降低血脂與膽固醇。
不過,不是所有運動都有效!一定要「有氧運動」才行。因為只有在有氧狀態下,細胞才有足夠氧氣燃燒脂肪,真正消耗膽固醇。
以下是5種最推薦的有氧運動方式,既安全又有效:
健走:不分年齡的萬用運動
健走門檻低、隨時能做,還能活動到全身95%的肌肉。有研究追蹤60位女性,讓她們每週快走5天、每天3公里,結果「好膽固醇」平均提升6%。
不必計步器,只要快走30分鐘、大約3000~4000步,每週至少5天,就能達到降血脂、降膽固醇效果。
慢跑:脂肪燃燒的加速器
慢跑可提高脂解酶活性,加速脂肪代謝、增加好膽固醇。不過不是人人適合,例如有心臟病、膝關節退化等,建議先諮詢醫師。
慢跑前熱身5分鐘,每次跑超過30分鐘、每週4~5次,持續3~5個月,就會看到變化。
游泳:關節友善、雕塑身材又降脂
游泳對關節負擔小,特別適合膝蓋不好或年長者,水中浮力能保護關節。要達到降脂效果,建議每次游40分鐘以上,每週3~5次。
注意不要空腹或飯後一小時內游泳,以免造成不適。
騎自行車:適合不愛跑步的族群
騎車是低衝擊的有氧運動,能幫助提升好膽固醇、降低壞膽固醇。適合膝蓋不便或年長者,尤其若能結合通勤更好。
建議每天騎30分鐘以上,每週5次,身體適應後可提升至45~60分鐘。
太極拳:長輩也能輕鬆達標
對於無法做激烈運動的長者,太極拳是溫和又有效的選擇。研究發現,每週打太極3次以上、每次30分鐘、持續3個月,能有效降低血壓與血脂。
其他如有氧舞蹈、韻律操也屬於溫和型有氧運動,適合慢性病患者。
運動是降低膽固醇與血脂的「天然良方」,但關鍵在於選對運動類型,並持續執行。建議從最容易上手的健走開始,慢慢建立習慣,不但能降血脂、護心血管,還能讓你變得更有活力!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吃得清淡仍高膽固醇? 醫列「10大錯誤觀念」:奶油蛋糕比滷肉飯還可怕
·「7種冷凍食品」有助降低三酸甘油脂!營養師大推 鮭魚、麵包上榜
- 記者:常春月刊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