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災區清淤復原 要注意看不見的環境污染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千萬不要怠忽災害清淤復原帶來的健康危害,因為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對身體來說,都是前所未見的經歷,只要適應或調適不過來,就會出現難以承受的痛,所以在付出體力時,同時也要留意身體細微變化,才能讓身體系統安全回復到正常合理狀態。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呼籲,「如果我是指揮官,我會希望志工不要進災區,因為可能會生病,或把病菌帶出花蓮」,卻有不少人直接批評「又不是醫療專業人士,閉嘴」,有災害清淤及重建家園經歷的任經理,看了這則網路訊息不禁搖頭,「這些人真的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過沒有多久,從桃園直奔花蓮的「挖土機超人」林鴻森前往救災時,左腳遭刺傷感染海洋弧菌,咬牙堅持八天,最終因敗血症合併多重器官衰竭,不幸於中秋夜過世,任經理看到這則新聞,心裡相當難受,如果能夠及早處理,應該不會釀成重症,或許林鴻森將「人饑己饑」執行太徹底,反而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
圖片取自:( FB )
納莉颱風污水沖進老宅的慘狀回憶
那年(2001年9月)納莉颱風滯留臺灣,台北氣象站在9月17日單日測得425公釐的雨量,是105年來的新高記錄,任經理在新店山邊的一棟充當倉庫的老宅(約20坪)一樣受到嚴重災害,邊坡沙土石塊挾著大量雨水沖入宅中,所有置放老宅中的物品沾染污泥。更麻煩的是,任經理因工作忙碌,未能在受創的第一時間到現場了解災況,二個月後,因家中親戚要尋找舊物,夥同一起進屋,才看到老宅的慘況,裡面存放的書籍、CD、老舊玩具、衣物等所有物品,裹著厚厚污泥,且已經產生硬化結塊的情況,一定得儘速處理,只是老宅在山邊,機具不容易進屋,只能耗費人力,使用鏟子、推車、水桶等基本工具一點一滴處理。
任經理回憶起當年與厚厚污泥搏鬥的清淤過程,心裡還是很悸動,還好有五位家人願意挽起袖子、穿著雨鞋到現場奮力剷除每一方寸的污泥,前前後後快要兩個禮拜,清除了所有汙泥,也丟棄了沾滿汙泥的物品,就是要將老宅恢復原有的面貌。
嚴重支氣管發炎是細菌感染所致
任經理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邊坡沙土石塊挾著大量雨水的污水,塵土與髒汙環境正是細菌滋生的溫床,老宅中早已經充滿著各種細菌,在他用力剷除污泥的同時,身體過度耗損的空窗期,正是細菌趁機而入的時間,而家人在這段重建家園的過程,不習慣戴口罩、帶手套,未經防護的喉嚨、氣管、皮膚都暴露在高風險狀態中,結果五人當中,有兩人生病了,任經理最為嚴重,他被看不見的細菌感染得了支氣管炎,每到半夜就開始咳,難以入睡,即使看醫師,給予抗生素藥物服用,還是咳到胸口疼。他尤其怕開會,因為止不住的咳嗽,往往會中斷開會,讓他好生難受。為了止咳,他想到了用喉糖潤喉的辦法,包包中隨時都有喉糖,隨時幾顆,避免喉嚨搔癢時又要發生止不住的咳嗽,直到半年以後,他的發炎情況才有了改善。
任經理在FB上看到了一句很有感的文字,送給要前往災區復原的志工,「別忽略環境看不見的污染」,肉眼看不見黴菌、細菌,卻是讓身體發燒、喉嚨痛、全身痠痛的危險因子。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 記者: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