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子超人炎夏救災忙 中醫師教你防中暑、解痠痛保健康
花蓮縣光復鄉近日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災情,來自各地的「鏟子超人」紛紛投入災後清理與復原行動,協助鏟除淤泥、搬運重物。然而連日高溫、長時間勞動,恐引發中暑、熱衰竭、肌肉酸痛甚至橫紋肌溶解等健康危機。
中醫師黃千瑞提醒,從中醫觀點來看,炎熱天氣會消耗人體的正氣與津液,若在高溫高濕環境下長時間曝曬或勞動,易出現「中暑」或「暑傷」。輕者會感到頭暈、頭痛、疲倦、出汗多與口渴;嚴重則可能出現心悸、呼吸急促、意識不清甚至休克,必須盡快降溫並就醫。
預防中暑4重點
為預防中暑,黃千瑞建議救災人員與居民注意以下事項:
1.防曬裝備要齊全:配戴寬邊帽、穿透氣長袖衣物,減少陽光直射。
2.補水要及時:採少量多次飲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可適量補充運動飲料。
3.話梅入水助生津:在水瓶中加入幾顆話梅,有助斂汗、生津止渴。
4.退熱食療修復:離開災區後可飲用菊花茶、綠豆湯、冬瓜湯等清熱生津飲品,幫助身體恢復。
身體有異常,請盡速就醫
此外,許多鏟子超人出現肌肉痠痛、僵硬甚至極端情況的橫紋肌溶解症。黃千瑞提醒,若出現茶色尿液、少尿、發燒或肌肉劇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若只是一般肌肉疲勞,可透過穴位按摩放鬆,如風池穴、肩井穴、曲池穴、手三里穴、豐隆穴、承山穴與委中穴等。
他也建議可在醫師指導下使用痠痛藥布、藥膏,或以刮痧方式促進氣血循環。黃醫師指出,刮痧能幫助體內鬱熱與穢濁氣排出,使經絡暢通、活血化瘀。正確手法為「從頸肩往下刮」、「由頭往腳單方向刮」、「輕刮至出痧即停」,最後別忘補充水分,幫助體液平衡。
黃千瑞強調:「災後救援固然重要,但身體健康更是根本。只有保養好自己,才能更長久地投入救災與重建工作。」
(記者 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不只皮膚發紅、疼痛!醫揭「曬傷10個沒料到症狀」:頭痛、發燒都中 6措施減緩不適
·曬傷、燙傷「拿蘆薈敷」舒緩不適! 專家示警「1狀況」恐害感染、惡化
- 記者:常春月刊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