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糖尿病前期訣竅 醫:「減脂」「增肌」「控糖」三招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逆轉糖尿病前期訣竅 醫:「減脂」「增肌」「控糖」三招
3招逆轉糖尿病前期示意圖。

43歲「輕熟男」門診自述體檢發現空腹血糖值已是193mg/dl(毫克/分升),體型微胖輕微過重,身體質量指數BMI為24.2,家族成員有糖尿病病史,一檢查糖化血色素高達9.1%,病患納悶的是,不知自已已經是糖尿病,怎麼都毫無症狀。

過幾天,一位「妙齡女」,年僅22歲,自述在外體檢,發現空腹血糖值已經110 mg/dl,並且尿液檢查尿蛋白為2+。詢問其家族成員均無糖尿病病史,生活習慣不菸不酒,飲食三餐正常,身體質量指數為18.7,為標準體位,血壓也在正常值。正對其情況有些百思不得其解時,才發現是一個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竟然已造成進入糖尿病前期,也可能已經有腎臟的損傷了。細問飲食習慣,她是從不喝白開水,唯一喜好是每天700cc奶茶當開水喝,檢測糖化血色素已是5.7%,想不到因此已經進入糖尿病前期。

臺北榮總新竹分院黃政斌副院長指出,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高於正常值,但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這段過渡期。目前的定義是當空腹血糖介於100~125mg/dL,或是糖化血色素介於5.7%~6.4%間,都被界定為糖尿病前期。

依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1%,約有218萬人罹患糖尿病,而根據2022年國健署統計,45歲以上國人糖尿病前期盛行率已達33.8%,確診糖尿病則有20.4%,相當於45歲以上國人有54%不是在糖尿病前期就是已罹患糖尿病。糖尿病年輕化的趨勢已經不是新聞,其中在19到34歲的年輕群族,大約已有1/4是糖尿病前期患者,1/10已是糖尿病,且未來他們發生嚴重疾病的相關風險甚至較年長患者高出許多,包括腦中風,心肌梗塞或是洗腎。

根據美國的「糖尿病預防計畫」(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DPP),這是一項目的在預防第2型糖尿病的臨床研究,於1996年至1999年間進行,在評估不同介入措施,在預防或延緩高危險人群發展成糖尿病的效果。很重要的發現是,當給予生活習慣與生活方式的介入,包括個人化的飲食和運動計畫,並提供密集的行為輔導,目標是減少體重7%,並進行每週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體育活動。追蹤2.8年後發現,結果發現糖尿病發病率比起什麼都不做的人降低了58%,再經過15年後再追蹤,仍可減少27%的發生率。

飲食控制與運動是老生常談。「減脂」「增肌」「控糖」,飲食控制佔八成重要性,加上運動,效果更佳。黃政斌副院長指出,飲食的關鍵心法是減糖、減脂、減澱粉,除了要限制含糖量多的蛋糕、餅乾、冰淇淋等之外,許多地雷食物包括奶油、含糖飲料、高熱量高脂肪如油炸品或肉類加工品等也應避免,甜度高的水果也要適量。如上述「妙齡女」,攝取手搖含糖飲料主要成分多為精緻糖、奶精及化學香料等等,熱量高會增加肥胖、代謝症候群機會,會增加糖尿病與腎臟病罹患風險,應該避免。飲食習慣要改變為吃菜配飯,減少主食當中的澱粉,在外飲食的米飯麵條要減量,不一定要吃完整個份量,甜度高的水果,則會因果糖造成脂肪堆積,限量更為重要,可以改以半量攝取。

更多新聞推薦

花蓮馬太鞍溪溢流釀光復鄉慘重災情 民進黨:已組先遣小組至當地救災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