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忽略自己,難以表達自身需求?自我肯定「3招」先練習這件事
你會不會有以下這樣的情況?很難說出自己的需求,總覺得不好意思、無法拒絕別人、總覺得這樣不對、明明不想做但又說不出口⋯⋯會造成這樣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不管是甚麼原因影響了現在的你,那份羞愧感,總會讓你無法正視自己的需求,感到莫名的不舒服,壓力很大。就算逃也逃不了的感覺,也會讓你不喜歡這樣的自己。
3種羞愧感理論
在心理學中,有幾種理論試圖解釋羞愧感的起源和功能:
- 羞愧感理論:弗洛伊德認為羞愧感源於內心的衝突,特別是超我對自我的責難。當個人的行為或願望與內在道德規範不符時,超我產生的內部衝突引起羞愧感。
- 社會學理論:社會學家考克斯和梅德提出了社會學理論,認為羞愧感是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個人通過他人的反饋和社會互動來內化社會價值觀,當他們的行為或言談未能符合社會期望時,可能產生羞愧感。
- 自我決定理論:自我決定理論強調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和自主性。當個人感覺自己的行為與自己內在價值觀不一致時,他們可能產生羞愧感。這種理論還指出,羞愧感可能會損害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和自尊心。
這些理論提供了不同的角度來理解羞愧感,但沒有一種理論能夠完全解釋其起源和功能。羞愧感往往是一種複雜的情感體驗,受到個人、社會和文化因素的交互影響。
3步驟面對自身需求
簡單來說,羞愧感有一定的社會功能,約束大眾的行為在一個社會規範與道德價值觀之下。但過多的羞愧感也會對個人產生困擾,其中之一就是無法面對自己的需求,好好的表達,壓抑的需求最終仍會需要滿足,過程中產生情緒困擾。
另外也會讓自己一直想維持一個別人期望下的自我形象,但並不符合真實的自己,或許這個別人期待也是出於自己的想像,並不實際。不管怎樣的原因,你都需要面對這樣的感受,透過練習可以面對自己的需求。
- 快快的聽
- 好好的練習
- 慢慢的說
練習好好說出來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需求,不要習慣性忽略自己,每當自己有些微的感受時,快快的關心自己,不要跳過。再來,練習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我們會練習上台報告、練習表演、練習許多社交互動,但從不曾練習說出自己的需求,總在不好意思的時候就算了,時間久了,對自己的需求就越來越陌生,也表達不完全,只剩下羞愧的感覺。
所以我們需要練習說,自己獨處的時候練習,說出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需求。剛開始或許會不習慣,練習會幫助自己知道如何說,也會慢慢適應尷尬的感受。真正要說的時候,也會和練習的時候不同,記得不要太快放棄,慢慢的說,接受自己的速度,多說幾次就會越來越習慣。
面對自己的需求,不要不好意思,不要逃跑,練習好好說出來。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
- 記者:Freud
- 更多健康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