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工作最適合我?找到夢想工作的3大關鍵:別過度執著同種類型

什麼才是夢想工作?全球性組織人生學校於《一份值得熱愛的工作……在哪裡?「》一書中,以全新觀點看興趣、天賦和職業選擇,帶領讀者思考:什麼樣的工作才真正適合?為什麼會對工作不滿?如何找到結合才能和現實需求的職業?只要了解自己,才能找到真正有成就感的工作。以下為原書摘文:

過度執著於特定工作

在思考職業選擇時,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過度執著於特定工作,而這份工作由於種種原因,並不一定是可行或實際的選擇。這可能是因為該工作極為難以獲得,可能需要多年準備,或是該產業變得不穩定,無法提供良好的長期發展機會。

我們將這種情況稱為「固著」而不只是單純的興趣,代表這樣聚焦於單一工作的態度是有問題的——我們會因此感到龐大的壓力,覺得未來的成功只能來自這個職業,在求職的過程卻又面對重大阻礙。

舉例來說,我們或許會固著於文學出版,卻發現相關職缺很少,而且通勤範圍內的房租都太高,單靠薪水根本負擔不起。或者,我們認真想投入長篇專欄寫作,但該領域的經濟基礎已經大幅削弱。我們或許對從政充滿熱忱,不過真正能影響重要政策的機率卻少得可以;我們或許固著於影視業,不過其中的競爭太過激烈,成功的機會極低又極不可靠。

擺脫這種固著的關鍵在於更準確地理解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內容。當我們能夠深入拆解出自己關注的核心元素,就會發現這些興趣和相對應的快樂點其實並不如過去所想像的,只局限於特定的職業領域。正是因為對自身需求的理解不夠深入,我們才會用傳統且表面的方式去解讀就業市場,並且讓我們的選項大幅限縮。

固著的狀況並不只會出現在就業上,人際關係也會受到影響。我們可能會對特定的人產生固著,喜愛和欣賞之餘,甚至在對方沒有好感、態度惡劣的情況下,仍然離不開對方。即便受到錯誤的對待,我們還是會對自己說:「我就是無法想像少了對方的生活,他太特別了!」



擺脫固著先了解自己

擺脫這種固著的第一步,並不是告訴自己「我不愛這個人」或是努力忘記對他的痴迷。相反,我們要非常認真具體的分析,這樣的痴迷從何而來,並且讓自己看清:我們所欣賞的特質也會出現在其他人身上,並不局限於無法和我們創造美好關係的那一位。仔細探索自己喜歡的人格特質或許不容易,但這將會解放我們,讓我們發現,自己其實也能愛上別人。

對於職業選擇而言,了解我們喜歡的特質,是擺脫固著的一大關鍵。當我們能夠深入理解自己為何被某種職業吸引,就能發現這些特質並不僅限於該領域,而是廣泛存在於許多其他職業中。真正吸引我們的,不是特定的職業,而是在那份工作裡所感受到的滿足感。而之所以只會注意那份職業,則是因為該職業顯著集合了這些特性。

問題就出在這裡:特性過度明顯的工作會吸引太多關注,導致求職者過多,最終提供的薪資也就相當有限。然而,這些職業所具備的核心特質,並不會只存在於這些明顯的工作中。如果我們知道如何找尋,就會發現它們具有某些共通性,並以不那麼明顯的形式出現在其他職業中。

想像有個人對成為新聞記者懷抱著極高的熱忱,於是「新聞記者」這個詞便盛載了他認為自己想要的一切。從年輕時開始,這份工作對他而言就代表了榮譽和刺激、興奮和動力。他開始習慣家裡的長輩們都稱他是「未來的記者」。這一切從他12歲時開始。然而,新聞業此刻正雪崩式下滑,而職缺更是僧多粥少。阻礙和痛苦因此產生。



不能只夢,要仔細想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不是繼續進行毫無結果的求職和無薪實習,而是問問自己:究竟我對於「記者」這個職業所抱持的熱情,真正來自哪些內在需求?這些需求是否可能在其他工作領域中得到滿足?

我們容易停留在表面的職業名稱上,而忽略了其真正帶來的滿足感;我們通常喜歡的都是一份工作廣泛的氛圍。然而,假如使用快樂點分析,就能開始揭開面紗,更深度探究工作帶來的愉悅感。檢視完畢後,我們或許會發現新聞記者的工作提供了以下滿足感:

  • 參與嚴肅政治和社會議題。
  • 分析政策與趨勢。
  • 好好寫下自己的想法,以及因為批判能力而受到敬重。

確認這些元素後,我們就能看出,這些滿足感不可能僅和新聞業有連結。這樣的組合不可能只有報紙和雜誌才能提供,事實上,也不可能專屬於任何職業領域。這些特性實際上存在於其他許多地方。

舉例來說,金融業的投顧公司需要大量人才,來分析新興市場的潛能和風險,並向客戶解釋;大學需要分析教育產業的變化,並向教師與行政人員傳達策略方向;石油公司也可能需要分析其未來的人才需求,並向世界各地的分公司人資團隊傳達:這些產業都不屬於新聞業,但其需求和機會,卻能提供完全相同的快樂。表面上看起來僅限於新聞業的快樂點,其實也分布於這些產業中。

經過探索,我們會發現自己追尋的快樂比想像中更具流動性。不一定只能在媒體界追尋,如果在不同產業中尋找,或許有更容易取得、更具保障、經濟效益更高的選擇。

這個練習的目的不是要我們放棄自己的「夢想」,而是解放,讓我們看見自己想要的,其實也存在於想像之外的地方。同樣的分析也可以應用在「專業角色」上,例如教育工作者不一定要發生在小學或中學,也可能在航空業或是財務管理公司。

又或者,固著於政治的人可能會意識到,他們所追尋的快樂同樣也能在觀光局或石油探勘公司中找到,而這些工作甚至更有回報,也更具影響力。假如不了解自己真正追尋的是什麼,可能會覺得這是在妥協。

快樂點分析最出人意料,也最讓人感到豁然開朗的是,要找到一份我們熱愛的工作,關鍵從來不是某個特定的行業部門。只要理解正確,快樂其實隨處都能找到!它可能出現在不同的、意料之外的地方。深入了解自己喜歡什麼,就能帶給我們更大的自由和選擇。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