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乳頭濕疹持續兩週未癒! 乳頭外觀異常切片證實為第二期乳癌

【NOW健康 辰蘊如/台北報導】一名中年女性家庭主婦,數月前發現右側乳頭持續搔癢、泛紅。起初懷疑為內衣材質過敏或洗衣精殘留刺激,自行購買藥膏塗抹,但症狀未改善,乳頭表皮甚至出現脫屑及淡黃色分泌物。初次就醫時診斷為接觸性皮膚炎,症狀卻反覆發作,甚至發現乳頭外觀與以往不同 。轉介至乳房專科後,經臨床理學檢查與乳房影像學評估。後續切片證實為第二期乳癌。
乳房柏哲氏病 和乳頭濕疹相似相似
國泰醫院一般外科陳宣安醫師解釋,乳房柏哲氏病是一種源自乳管上皮的特殊乳癌亞型,好發於乳頭及乳暈皮膚,約占所有乳癌的1%至4%。此病變常因表現類似慢性濕疹或皮膚炎而延誤診斷。
宣安醫師補充,其病症的典型症狀包括:單側乳頭或乳暈持續性紅斑、脫屑、糜爛或結痂;乳頭滲出透明或帶血絲分泌物;病灶邊界不明顯,以慢性皮膚病變型態反覆出現;與一般乳癌不同,柏哲氏病多從乳頭表皮向下侵犯乳管系統,不一定可觸及深部腫塊。研究顯示,約80~90%患者在乳頭表皮出現病灶時,乳房深層已合併導管內癌或浸潤性癌細胞,因此僅靠外用藥膏治療無法根除。
保乳治療存活率 與全乳切除相當
針對乳房柏哲氏病的治療,應依據病灶範圍與合併癌症的深度決定。陳宣安醫師指出,早期病變可採行乳房部分切除合併放射線治療(breast-conserving surgery with adjuvant radiotherapy),在確保切緣乾淨的前提下,長期存活率與全乳切除相當。若乳管系統已有廣泛病灶,或影像顯示多灶性浸潤性癌,則須考慮全乳切除手術(total mastectomy)。
隨著影像導引定位與病理分析技術進步,多數早期病例可採取乳房保留手術,不僅維持腫瘤控制率,也顯著改善術後外觀與心理適應。
兩週未癒的乳頭濕疹 應提高警覺
陳宣安醫師提醒,一般過敏性或刺激性濕疹,在適當治療的下一至兩週內應明顯改善。若症狀持續超過兩週、反覆發作或僅發生於單側乳頭/乳暈,應儘早就醫,由乳房外科醫師進行臨床檢查與必要影像評估。
此外,國民健康署提供40歲至74歲女性每兩年一次免費乳房攝影篩檢。 同時,應養成每月一次乳房自我檢查習慣並觀察:乳房是否對稱、皮膚是否出現凹陷、或橘皮樣變化、乳頭是否有凹陷、變形或異常分泌物。根據癌症登記資料,第一期乳癌五年整體存活率可超過95%。若延誤至晚期才診斷,不僅治療複雜度與副作用增加,復發與轉移風險也顯著上升。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是確保良好預後的關鍵。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近視是一種疾病!醫籲兒童近視及早控制 避免高度近視
▸啟動棕色脂肪代謝力 燃燒熱量、控制體重改善血糖血脂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 記者:NOW健康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