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弱勢青年就業 議員批政策短效不足

中市弱勢青年就業 議員批政策短效不足
議員針對弱勢青少年就業輔導機制認為,市府現行政策成效有限,亟需檢討與改革(圖/柳榮俊攝2025.10.14)

[NOWnews今日新聞] 台中市議會今(14)日進行民政業務質詢,市議員陳俞融、陳淑華、蕭隆澤、張芬郁、陳雅惠、謝家宜等,針對弱勢青少年就業輔導機制提出質疑,認為市府現行政策成效有限,亟需檢討與改革。要求市府提出有效對策,不能再忽視弱勢青年就業困境。

陳俞融指出,針對中低收入戶、家暴被害人、更生少年及「雙未」(未就學未就業)等15至18歲特定對象青少年的就業率,近三年呈現大幅下滑趨勢。111年就業率為77.61%,112年降至64.29%,113年更跌至50.72%,幾乎腰斬。陳俞融表示,這不只是數字下降,更反映數百名青少年未被社會安全網有效照顧。

她指出,教育局每年列管上百名「雙未」青少年,警察局少輔會亦持續追蹤,但青少年離開校園後的就業輔導卻面臨斷層。勞工局辦理的「青春逗陣行就業促進計畫」核心績效「連續就業滿三個月」112年目標10人僅達7人,113年目標11人僅達9人,連續兩年未達標。教育局轉介至勞工局的中途離校學生數量,也從111年的48人下降至113年的19人,顯示跨局處轉介機制不完善。

陳俞融批評,市府相關方案預算雖多,但多集中於短期活動或補助,缺乏長期就業賦能效果。例如,社會局「經濟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113年預算高達1億7,809萬元,能暫時解決溫飽問題,但未提供長期技能培訓;「弱勢青年就業自立培植計畫」113年預算84萬元,僅服務70人,對尚未就業的青少年幫助有限;家庭福利服務中心辦理的各類探索活動,規模小、參與人數少,對穩定職業技能養成助益有限。

陳俞融要求市府成立跨局處專案小組,徹底檢討現行輔導與轉介流程,並以「6個月穩定就業率」、「平均薪資提升率」、「技能證照考取率」等具體成果取代「辦理場次」及「參與人次」等虛胖指標。

陳淑華說,目前工作型態多元,青年對工作的觀念與期待改變,傳統以活動場次計算績效的方式已不適用,並指出台中薪資在六都連年墊底,市府應提出提振方案。陳雅惠則建議,應從基層職訓與企業誘因著手,補助政策不足以解決青年就業困境。

對此,勞工局長林淑媛表示,將加強職涯諮詢、職場體驗及陪同面試,並搭配青年就業獎勵計畫,提升弱勢青年就業信心。副市長賴淑惠也承諾,將改善以「辦理場次」、「參與人次」為指標的作法,改以「三個月穩定就業率」等實際成果評估,並整合各相關機關資源,強化跨局處協助。



相關新聞


中市勞工受衝擊最深 議員籲市府別讓補助淪為空談


中市弱勢邊緣戶掉隊 議員質疑低收戶審核標準


西屯火化量占八成 回饋金卻僅82元 議員要求修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