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手」傳「心」大林慈院推動聾人友善醫療環境


以「手」傳「心」大林慈院推動聾人友善醫療環境


台灣醫療普及程度高,在醫療品質與覆蓋率享有國際聲譽,但聽障者在就醫過程常面臨溝通困境(如手語翻譯員缺乏、戴口罩影響讀唇等),心理上的壓力(如被誤解、被質疑不夠努力)也不容易被大眾理解。這些問題導致聽障者難以準確表達病情,也無法充分理解醫護人員的指示,進而影響就醫權益與照護品質。 大林慈濟醫院於10月23日下午舉辦生命教育暨病人自主醫療推廣系列講座-「溫度.手.心」,邀請曾任新聞主播的手語老師林怡君分享目前臺灣聾人的溝通困境,以及在醫療場域可以為聾人提供什麼實質上的協助,吸引許多醫護人員到場聆聽、學習。


安寧緩和醫療科主任孔睦寰指出,證嚴上人曾叮嚀慈濟人「以同理心,去感受眾生的苦難;因為不忍那分孤單與困境,於是用心走入他們的生活」。孔主任說,生命與醫療自主的議題,與一般口說流暢的民眾討論就很困難了,要傳達資訊與理解聾人朋友的想法更是不容易。身體健全的人,往往忽略了在生活中其實有很多不方便的人,也沒有機會好好了解其中的點點滴滴,如果我們生活中能多一分理解,多一點體貼,就能讓身心有不方便的朋友少一點苦難、得到歡喜。



以「手」傳「心」大林慈院推動聾人友善醫療環境


林怡君邀請學員思考「工作時曾經遇過聾人嗎?」、「生活中有接觸過手語嗎?」、「如何跟聾人溝通?」、「手語是比手畫腳的手勢還是有文法的語言?」等問題。透過這些問題思考現實生活中聾人的病人自主權如何被忽略,近一步探討如何與聾人互動,以及在醫療場域中我們可以如何從旁協助。講師從輕鬆的日本動畫切入,和大家一起觀察聾人女主角的大學生活,感受聾人日常會碰到的各種狀況,並透過輕鬆問答帶大家認識聾人文化;接著再將視角轉回臺灣,討論目前臺灣朝聾聽平權做的努力,以及現實生活中聾人的病人自主權如何被忽略,我們可以如何和聾人互動,我們可以如何從旁協助。


大林慈濟醫院期盼藉由講座推動,讓社會各界共同打造一個更包容、更有溫度的醫療環境,讓每一位病人都能安心被理解、被照顧。



以「手」傳「心」大林慈院推動聾人友善醫療環境


撰文/周子寧;攝影/傅長新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