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 魯賓斯坦大賽得主胡瀞云的鋼琴世界

「現在年輕人擁有令人感到驚豔的傑出技巧,不過這些青年鋼琴家通常缺乏對於情感的體會和了解,相當可惜。參加第12屆「魯賓斯坦國際鋼琴大賽」的一個女孩,打破了我的看法,她的琴音深刻的讓我忘記了生命中的傷痛,那女孩就是來自台灣的胡瀞云!」――鋼琴大師瓦薩里(Tamas Vasary)

「胡瀞云擁有布蘭德爾的張力,普萊亞的詩意,巴倫波英的深度,以及阿格麗希的豐采」――以色列知名樂評家羅恩(Chanoch Ron)

胡瀞云14歲赴美進入茱莉亞音樂院學習,師事史戴辛(Herbert Stessin)、雅布隆絲卡雅(Oxana Yablonskaya)等俄國名家,之後也追隨巴拜揚(Sergei Babayan)學習琴藝,現在更是漢諾威音樂院教授卡莫林(Heinz Kammerling)的學生。觀察她一路以來的學習歷程,可以看出其在俄國學派的調教底下,擁有溫暖音色與紮實的技巧,而在學生都是大賽得主的巴拜揚班上,她習得如何從聽覺裡以情感、直覺投入樂曲之中,卡莫林則是注重邏輯的推演,跟音樂保持距離。胡瀞云也從這樣不同的教導方式中,看出了國情的不同,且這兩種對待音樂的態度對她來說,都是促使她找到自己聲音的方法,而德系建立曲目的規律與嚴謹,也讓她更有方向的安排自己。

5歲開始習琴就夢想成為鋼琴家的胡瀞云,當然也遇過許多挫折與困難,17歲時因練習時間過長及用力過猛,導致手部受傷,那時的她對自己失去控制力的手指感到心灰意冷,但所幸年紀小,經過不少痛苦的復建過程後,手指逐漸恢復靈敏。從那時起,她開始注意自己或他人的姿勢,學習如何放鬆,並廣泛吸取個學派的優點,找出最適合自己的使力方法。現在看來,當時這個令胡瀞云痛苦不堪的意外,正是改變她且延續演奏生命的轉捩點,對此,她心存感激。


親自參與唱片企劃、錄製的初體驗――《看見蕭邦》
作為一名音樂家,總想把自己最爐火純青、最細膩深刻的想法傳遞給大眾,而唱片錄音是個永久保留這些想法的途徑之一。胡瀞云今年4月發行的專輯《看見蕭邦》,就是她親自參與企劃、錄音、製作甚至編寫文案的成品,裡頭處處流露出這位鋼琴家對蕭邦的詩情與想像。

她原先是想灌錄蕭邦成套的作品,但後來覺得何不在專輯中放入一些自己深愛又別具意義的曲子,藉由音樂的選擇呈現出不同的畫面,她說:「我希望大家聽完這張專輯後,就像享受了一趟旅程一樣,會在途中看到很多風景,而有些景象會讓你感動萬分。」我們不難從此輯的曲目中,看到她的初心與用意:以代表波蘭民族的兩首波蘭舞曲為首尾,中間包覆著蕭邦作於16歲的降E大調輪旋曲、夜曲、馬祖卡、詼諧曲等,依著蕭邦寫作的時間編輯,煥發出其音樂生命經歷的過程:由青春至衰老,由青澀至成熟的旅程。

有了這樣的經歷之後,她更了解唱片的製作,現在陸續有多家唱片公司向她招手,例如:Naxos邀請她錄製史克里亞賓的作品,金牌大風也有意發行她之前和長榮交響樂團協奏的曲目,這些計畫都會使她留下更多作品,成為一個更全方位的鋼琴家。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MUZIK古典樂刊》第52期)
MUZIK古典樂刊服務專線 02-25775860

訂閱方式
1.信用卡訂閱:請填妥訂閱單,直接郵寄或傳真02-25775879
2.郵政劃撥:帳號19995555 謬斯客國際有限公司
3.網路訂閱:PCHOME線上書店、博客來網路書店、MUZIK古典樂刊官網
4.零售通路:全國各大書店
5.電子雜誌:遠通KOOBE、摩客資訊、多讀網、MAG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