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新視界:揭開日本黑暗面的導演

The New York Time

All Texts and Photos Provided by The New York Times Syndicate Used with Permission
講義開闢「紐約時報新視界」這個專輯,收錄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新聞機構——紐約時報近日特別精彩且具啟發性的篇章,分為時事、新知、科技、教育、人物、藝術、旅遊等單元,相信使我們對整個世界的趨勢,有更完整更清晰的了解。
此外,紐約時報有不少充滿人性關懷的文章,令人讀後熱淚盈眶,這是特別要跟讀者分享的。

專訪電影導演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的工作室堆滿了大量的紙張、書籍、照片和錄影帶,對於一個描繪日本家庭生活雜亂無章一面的電影導演,或許是再適合不過。
是枝裕和二○一八年作品《小偷家族》榮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獎,也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描述一群社會邊緣人像家人一樣生活,靠著偷竊過日子,他們的關係似乎比一些有著共同DNA的家庭更親密。
是枝裕和說,他的電影含蓄地批評了現代日本,探討孤立、社會隱形以及伴隨職業成功而來的靈魂麻木,內容引發了許多的討論。《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描述了四個年幼的孩子被母親遺棄在東京小公寓的故事。在二○一三年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獎的《我的意外爸爸》,則述說一個精英上班族發現自己從醫院抱錯了孩子,六歲的親生兒子正由他眼中的鄉巴佬撫養。
是枝裕和說,他不會在觀眾容易找到希望的地方刻畫人物或拍攝電影,有的觀眾期盼看到電影人物成長,變得更加茁壯,但他不願拍那樣的電影,他直言那樣的情節發展是謊言,他不願說謊。
是枝裕和的觀念與日本的領導人完全不同。經歷了幾十年的停滯後,日本經濟近年有了溫和的增長,首相安倍晉三在去年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發表講話,吹捧日本擁有一個「由希望所驅動的經濟」。然而這種樂觀的言論掩飾了日本所面臨的人口挑戰,包括人口迅速減少,老齡化加劇,勞動力短缺問題日益嚴重。它也忽視許多日本人對於約聘制工作或缺乏晉升機會的兼職工作的不安全感。約有六分之一的日本人過著貧困的生活,全職工作者經常受迫長時間工作,有些人因此過勞死。在這種背景下,是枝裕和認為,日本社會的地方關係已經減弱,民族主義正在抬頭。
日本中央大學社會學家山田正弘指出,《小偷家族》顛覆了日本傳統的家庭觀,在傳統觀念中,只有血緣關係才可以信賴,但在現實中很多家庭成員不是溝通不良就是缺乏互動,不如電影中假裝是一家人的角色這樣真心互相關照。
是枝裕和的電影以自己的方式提供了一閃而逝的樂觀以及頑皮的幽默,而他本身對自己的國家還抱希望嗎?
他停了一下才回答:「我並沒有放棄希望。」

圖說:是枝裕和不只擅長描述被社會忽略的人物,也總把平淡的日常生活拍得深刻入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