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去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以客觀角度觀察這場古巴之旅
一直想去古巴。想去看看這個「美國後花園」是什麼樣的國家?想去看看這個和美國對幹五十多年的國家是什麼樣?
古巴的人口有一千一百萬人,是臺灣的一半少一點,土地面積十一萬平方公里,是臺灣的三倍大。古巴人的個性和善樂觀,開朗熱情,豪邁中帶有自信,也有一點自卑加上認命的矛盾性格,民族性樸素而堅韌。
古巴的河川山色,比起歐洲、北美,甚或中國、日本,沒有什麼特別引人之處;殘破的後西班牙殖民時代建築,也沒有什麼非去不可的景點。
圖說:●(右圖)革命廣場是古巴的政治、軍事中心,大型遊行活動都在這裏舉行,可容納數十萬人。廣場北側的內政部牆
上有古巴革命英雄切‧格瓦拉的裝飾大型雕塑,下面寫著切的名言:「直到勝利,永不放棄」。廣場南側是古巴最高權力中心,古巴共產黨第一書記勞爾卡斯楚與總統狄亞士卡奈都在此辦公
會讓人留連、徜徉再三的是它那連綿不斷的加勒比海海岸線。潔淨沙灘,無垠無邊,細雅白沙,飽實晶瑩;在深藍海水烘托下,怡悅親人;在蔚藍天空反照下,柔美動人。一望無際的海灘配合著規律撲打的海浪,節奏中帶有溫馴,吐納間律韻飛舞,無怪乎眾多觀光客喜歡低迴嬉戲其間,浪花捲起婀娜美妙,很是誘人,遊蕩間不覺時光飛逝。
古巴,這個共產社會主義國家,創造了諸多的驚奇,這些驚奇站立在社會主義的傲骨上,讓人想一探究竟。
—全國沒有文盲。識字率百分之百,超過很多文明國家,九年的強迫義務教育,從小學到大學、碩士都免費,教育經費占GDP的百分之十三,為鼓勵上大學,大學畢業的只服一年兵役,未上大學要當兩年兵。
—醫療全部免費。古巴人平均壽命七十九點七四歲(二○一六年統計),比美國的七十八點六九歲,稍高;嬰兒死亡率千分之四點三三,是美洲最低的。讓人愕然的是,二○一八年古巴人均GDP為八千八百二十一美元(世界銀行的統計,古巴全國都低薪資,這個數字高得教人訝異),只有美國的七分之一,是拉丁美洲中段班的國家,但它的醫療系統從社區開始組建,縝密有效而免費,不像美國,全國每天都在為健保吵翻天,各種類型的保險也都照顧不周。古巴的醫療經費占GDP的百分之十一,比起英國的百分之九點一,遙遙領先。
教育、醫療是古巴革命合法性的支柱,卡斯楚家族力圖使它更完妥。
窮苦的古巴人
古巴人民每個月都有政府配給的食物及日常用品,但糧食根本不夠,所以人民大多經歷過飢餓。民眾攝取的卡路里,一九八九年是平均一天兩千八百四十五大卡,到一九九四年下降為一千八百六十三大卡,與醫師建議的兩千一百到兩千三百大卡,相差很遠;古巴老人跟小孩只能獲取一千四百五十卡。一九九一年以後,因石油匱乏引發能源危機,化學肥料無法提煉,農耕機具無法運作,全國農業產量銳減,政府大幅減低糧食配給量,在一九九○到一九九五這段時間,平均成年人少了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五的體重。
有幾個冷笑話就生動的描寫古巴人的窮苦。
牛排,叫作「耶穌」,每個人都說祂,卻沒有人見過祂。
冰箱,是沒有香氣的「椰子」,因為打開它,裏面只有水。
公車,叫「吃藥」,因為每四小時才來一班。
一直想去古巴。想去看看這個「美國後花園」是什麼樣的國家?想去看看這個和美國對幹五十多年的國家是什麼樣?
古巴的人口有一千一百萬人,是臺灣的一半少一點,土地面積十一萬平方公里,是臺灣的三倍大。古巴人的個性和善樂觀,開朗熱情,豪邁中帶有自信,也有一點自卑加上認命的矛盾性格,民族性樸素而堅韌。
古巴的河川山色,比起歐洲、北美,甚或中國、日本,沒有什麼特別引人之處;殘破的後西班牙殖民時代建築,也沒有什麼非去不可的景點。

上有古巴革命英雄切‧格瓦拉的裝飾大型雕塑,下面寫著切的名言:「直到勝利,永不放棄」。廣場南側是古巴最高權力中心,古巴共產黨第一書記勞爾卡斯楚與總統狄亞士卡奈都在此辦公
會讓人留連、徜徉再三的是它那連綿不斷的加勒比海海岸線。潔淨沙灘,無垠無邊,細雅白沙,飽實晶瑩;在深藍海水烘托下,怡悅親人;在蔚藍天空反照下,柔美動人。一望無際的海灘配合著規律撲打的海浪,節奏中帶有溫馴,吐納間律韻飛舞,無怪乎眾多觀光客喜歡低迴嬉戲其間,浪花捲起婀娜美妙,很是誘人,遊蕩間不覺時光飛逝。
古巴,這個共產社會主義國家,創造了諸多的驚奇,這些驚奇站立在社會主義的傲骨上,讓人想一探究竟。
—全國沒有文盲。識字率百分之百,超過很多文明國家,九年的強迫義務教育,從小學到大學、碩士都免費,教育經費占GDP的百分之十三,為鼓勵上大學,大學畢業的只服一年兵役,未上大學要當兩年兵。
—醫療全部免費。古巴人平均壽命七十九點七四歲(二○一六年統計),比美國的七十八點六九歲,稍高;嬰兒死亡率千分之四點三三,是美洲最低的。讓人愕然的是,二○一八年古巴人均GDP為八千八百二十一美元(世界銀行的統計,古巴全國都低薪資,這個數字高得教人訝異),只有美國的七分之一,是拉丁美洲中段班的國家,但它的醫療系統從社區開始組建,縝密有效而免費,不像美國,全國每天都在為健保吵翻天,各種類型的保險也都照顧不周。古巴的醫療經費占GDP的百分之十一,比起英國的百分之九點一,遙遙領先。
教育、醫療是古巴革命合法性的支柱,卡斯楚家族力圖使它更完妥。
窮苦的古巴人
古巴人民每個月都有政府配給的食物及日常用品,但糧食根本不夠,所以人民大多經歷過飢餓。民眾攝取的卡路里,一九八九年是平均一天兩千八百四十五大卡,到一九九四年下降為一千八百六十三大卡,與醫師建議的兩千一百到兩千三百大卡,相差很遠;古巴老人跟小孩只能獲取一千四百五十卡。一九九一年以後,因石油匱乏引發能源危機,化學肥料無法提煉,農耕機具無法運作,全國農業產量銳減,政府大幅減低糧食配給量,在一九九○到一九九五這段時間,平均成年人少了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五的體重。
有幾個冷笑話就生動的描寫古巴人的窮苦。
牛排,叫作「耶穌」,每個人都說祂,卻沒有人見過祂。
冰箱,是沒有香氣的「椰子」,因為打開它,裏面只有水。
公車,叫「吃藥」,因為每四小時才來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