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野味&野趣〉「鮮花」不如「枝條」─「愛的故事」野鳥版

〈大自然的野味&野趣〉「鮮花」不如「枝條」─「愛的故事」野鳥版

天地之間,一切事物的發生似乎都有其目的

你喜歡聽故事嗎?我很喜歡。
我相信人都喜歡聽人說故事,至少絕大多數的人是如此,尤其是喜愛聆聽他人的「愛情」故事。聽到悲傷的,淚流滿面,聽到歡喜的,也許心嚮往之。許多相同的故事,聽了一次又一次,讀了一遍又一遍,好似不停回頭想要撿尋一點什麼自己曾經失落過,或者盼望有天能夠擁有的。
人世間有多少的人,就有多少的悲歡離合。
是的,一世一代,世世代代,永遠有著訴說不盡,彷彿一樣但又不一樣的故事。我們既是聽故事的人,但常常也是故事中那些人物的影子,跟著晃動,一起蕩漾。
人的一生,每個人都有說不完的故事,野地鳥兒也有許許多多令人著迷的地方。
今天,就讓我們來講講野鳥版的「愛的故事」─野地鳥兒的「情」與「愛」吧。首先……

所有鳥類,都在春天進行繁殖嗎?」,難免令
臺灣地處亞熱帶,每次走在野地看見角落有鳥兒築巢下蛋,才猛然嗅到了春的氣息,想起了春天。
春,好一個充滿「活力」與「希望」的季節。
如果你有機會住在地球較北方的國度,冬季每天早晨要到八點半後天空才有那麼一點點的亮,魚肚的白,下午剛過三點就準備天黑了。白天氣溫多徘徊在三、四度邊緣,一個月大概只有兩天能夠看見太陽,說真的,實在讓人很難想像有一天冬季終將結束,春天將會來臨。
對於棲住溫帶地區的鳥兒來說,春天確實是個充滿「愛」與「熱情」的季節。
所謂「春天」,就我們習慣而言,指的大概從「春分」到「夏至」這段時間。春分,即一年二十四節氣的第四個節氣,一般落在三月的二十或二十一日,那一天的白晝與黑夜等長,晝夜均分;夏至,第十個節氣,落在六月二十一或二十二日,那一天晝最長、夜最短,表示炎熱即將來臨,氣溫從這天開始一天比一天升高。
換言之,若在北半球,從三月至六月可以說是鳥類繁殖的最高峰期,南半球則在九月至十二月,然而猶如我們常說的,「大自然中,凡有通則必有例外」,野地有不少鳥種,即使溫帶地區,常在春天「正式」來臨之前就開始忙碌求偶求愛了,有的甚至往前提早到十一、十二月,如果那年天氣特別溫暖的話。鴨子更是迫不及待,就以綠頭鴨為例,往往九月剛完成蛻羽,十月就立刻到處尋覓下一季的伴侶。
熱帶地區全年溫度恆定,日照與季節變化並不明顯,最冷月份平均溫也在攝氏十八度以上,鳥類的繁殖通常配合著季節性的雨季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