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碗懷念的芋圓湯

爺爺小攤子上的必備美食



在那紮著雙辮、步行如小鴨的童年,我很愛爺爺所特製香Q滑嫩的芋圓。無論在燠熱的夏季或冷冽的冬日,都能來上一碗,不管是燙口暖和的口感或冰涼沁心的舒暢都能挑起我的味蕾,滿足片刻的嘴饞。

那時,爺爺的小攤子因應不同季節而轉變販售的商品,如今大街小巷所常見的小吃,舉凡菜頭魯、車輪餅、黑輪,甚至是剉冰,都幾乎是爺爺當時小攤子上的必備美食,因此讓我得以盡嘗美味,大飽口福。而這碗冬夏皆宜的芋圓更是令我印象深刻,那一粒粒咬在齒頰間的Q彈就如同憨厚爺爺的韌性與勤奮,每咬一口都嚼得出芋頭特有的濃郁,搭配滿滿的大豆、紅豆或綠豆,吃來又香醇又有飽足感。由爺爺親手熬出的這碗臺灣甜品真可說貨真價實,除了不偷工減料,更富含道地的鄉土情,也蘊藏著我對爺爺的形象刻畫。

爺爺的身體硬朗,硬是賣到耳順之年才收攤,在備料熱鍋前一匙匙舀起的是家計的沉重,還有對家人的牽掛,以及對客人的承諾。他讓在地鄉親用幾枚響噹噹的銅錢就能吃到滿滿一碗的小吃,而得以在忙碌的生活中獲得滿足,不管營收多少,總是紮實用料,所以大家都戲稱他是「公道阿財伯」。偶然聽父親說起他的小時候,天未亮,爺爺就用厚實的臂膀扛起食材備料,而父親也總是一下課就得跟著熬煮湯汁,將地瓜、芋頭細削成絲,和入麵粉再用機器攪勻,然後再將粉條細切成段。這段功夫看似簡單,其實頗花時間和勞力,往往得全家動員才應付得起隔天的客源。這坐落街角的小攤位有寶藍色制服的青春孩兒嘗過,有身著白色汗衫的工人嘗過,有西裝筆挺的上班族嘗過,每一位都是讚不絕口,對於我這傻呼呼的黃毛丫頭而言更是一種嘗過便深印腦海的祖傳滋味。

爺爺回歸塵土後,攤位便收了,街角客人絡繹不絕的景致已不在,而我仍不時想念那碗爺爺親手熬煮的芋圓湯,那配料豐富,口感實在的印象鮮明烙印著。即使現今夜市隨處可食,讓我可以短暫滿足思鄉的滋味,然而再知名的店家也煮不出爺爺當時的道地,也拼不回我專屬的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