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新視界:一起縫補,延長衣服壽命

網友推廣的「衣服可見修補」原則

圖說:有心人在網路推廣「可見修補」,並且以照片分享靈感和成品


不過是幾代人以前,襪子、毛衣和褲子破了,補一補照常繼續穿,隨便哪一家雜貨店都買得到針線包。年近六十的塞庫爾斯還記得,在那個時代,補衣服是穿衣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說,她母親縫了一輩子的衣服,補補縫縫對她是家常便飯,再自然不過。
耳濡目染之下,塞庫爾斯始終保持著節儉的傳統,還創辦了最早的二手服裝交換網路平臺,顛覆了長久以來的觀念:有錢人穿新衣,沒錢人補舊衣。
近年來,縫紉和編織有了更多的業餘愛好者,但是許多學校不再教授家政,縫紉機也不再是家中嗡嗡作響的常見設備。在「快時尚」連鎖服飾店興起後,襯衫或裙子只要有了破洞,往往代表它的壽命結束了。
補衣其實不難,塞庫爾斯宣傳「可見縫補」原則,也就是不怕讓人看見縫補的痕跡。她在網路上為網友提供指導和靈感,分享富有創意的服裝再生照片。
比方說,一九九○年代,她在展示品拍賣會上買了一件名牌毛衣,結果遺忘多年,再拿出來時,上頭全是洞。她找了彩虹色繡線,以孔眼縫的方式,把那六個洞框起來,原本充滿時尚感的毛衣多了一種民間藝術的美感。塞庫爾斯喜歡修補得粗糙一點,讓人看得到補修,明白一件衣服的壽命如何得以延長。
二○一七年,美國製造了約一千五百四十萬噸的紡織廢料,包括地毯、鞋類、床單和毛巾,但大部分是服裝。只有百分之十五的紡織品回收再利用,換言之,在那一年,垃圾掩埋場接收了上千萬噸的廢布。
事實上,愈來愈多人─尤其是Z世代─購買和改造舊衣物。二○一三年,孟加拉成衣工廠大樓崩塌,造成上千工人死亡,紐約作家和手工藝愛好者羅達博便立下心願,一年內不穿新衣,她將這項計畫稱為「勤儉修補」,也開課教民眾修補。
時尚品牌說服消費者購買新衣總是不遺餘力,不過如今也開始推廣延長衣服的壽命,一些品牌舉辦交換、再利用或修補衣服的活動,甚至銷售剩餘布料製成的補丁包,希望激勵消費者發揮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