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狂買洋貨 國造政策喊假的?

去年十月二十一日,立法院備詢台上,國防部長嚴明小心翼翼的回答以下問題:「台灣跟中國是甚麼關係?」

他回答:「軍事部分是敵對關係」。

平時在國防及外交委員會裡,立委蕭美琴問政犀利;面對「國防自主」推動議題,卻一臉無奈地說:「我們沒剩下多少選擇的空間」。

國軍規模小 對外軍購居弱勢

國軍狂買洋貨 國造政策喊假的?
國防及外交委員蕭美琴問政犀利,面對「國防自主」推動議題,卻一臉無奈地說:「我們沒剩下多少選擇的空間」。

同理:買東西時,若只剩一家商店,也容易買到較貴的商品。媒體報導,希臘先前向美國訂購十二架阿帕契直升機,包含所有武器系統、人員訓練跟維修,平均一架五千六百萬美元,而台灣卻花了七千萬美元,整整比其他國家多出一千四百萬美元。
軍事專家賴岳謙表示,阿帕契買貴,點出台灣較法、英國更糟的困境。因為台灣建軍時,既沒辦法與他國合作「共同生產」,也不可能「自行生產、外銷」,加上市場規模小,只能選擇向國外採購。

國防自主推動困難有何限制?他進一步解釋,即便像德、法、英、日等中型國家要全面自製武器,也不符合成本效益,必須向外採購。「目前全球只剩兩、三個國家的軍隊規模,有國防自主的成立條件,」像是美國具一三○萬人的軍隊規模,或是中國二五○萬士兵,才有經濟效益、生產條件。

自造可行? 專家:「特定武器能」

而國軍今年軍隊規模僅二一.五萬人,「基本上,對軍隊規模小的國家而言,國防自主不符合經濟成本效益。」賴岳謙說,最後只剩外銷、聯合共同生產兩條路。

不過,國軍既無自行生產條件,也無法聯合製造,更遑論外銷。「因此台灣對美國採購是必要的;不過,國軍能夠選擇特定戰略性武器,搭配不對稱、關鍵性的軍種與兵種,走向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