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機器人 台灣三大關鍵報告

今年是機器人題材發燒的一年!不只是國際上對於機器人議題持續的追蹤,甚至因為大陸工資上漲,引發的缺工問題,都讓機器人概念股持續翻漲。在未來可能隨時來臨的機器人時代,台灣準備好了嗎?

去年底Google併購了八家新創公司,並指派魯賓接手機器人科技開發計劃;韓國推出規模約二.六兆韓元(約新台幣八一八億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計劃,欲趕上日本、德國等機器人強國;台灣的工業電腦龍頭研華宣布與工具機龍頭上銀策略聯盟,希望打造台灣成為工業機器人王國。

當全球都因為機器人議題而瘋狂,一旦將場景轉回台灣,我們的機會在哪?台灣的產業現況又是如何?

三個關鍵報告,值得我們思考。

關鍵報告一 關鍵零組件仍仰賴進口

交大電機教授宋開泰於「2014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國際大展中,展出適合居家照護使用的智慧型機器人「阿拉丁」二代。(陳寬儒/攝影)

八月三日,為期四天的「二○一四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展」圓滿落幕,日商發那科、不二越等都受邀前來參展,參觀人次總計超過九萬人,並創造新台幣數十億元商機。
展區內主要是以工業型機器人為主,這也反應出台灣在機器人發展的趨勢上,仍然還是著重在工業型機器人,主要還是應用於製造業,讓其能降低製造成本。

根據《智慧自動化產業期刊》指出,二○一三年,台灣投入工業機器人產業相關廠商,包含零組件、系統整合等,約有百家,產值達新台幣五二六億元;而投入服務型機器人產業相關廠商僅有三十家,產值約六十至七十億元,將近十倍的落差。

若再區分工業機器人為三大部分,包括上游零組件占二四六億元,中游機器人本體七十八億元,下游系統整合服務占一四○億元,發展上台灣仍以零組件為最大宗。

雖然零組件產值最高,但是,台灣的關鍵零組件技術卻仍落後日本、德國。

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件包括機器人本體、減速機、伺服系統與控制系統。而目前,在工業機器人的關鍵零組件上,台灣仍仰賴日本進口,這也讓國產工業機器人成本提高,因此未來要以本土零組件替代進口,是發展的重點所在。

台大電機系教授羅仁權也大聲疾呼:「關鍵零組件絕對是台灣要急起直追的部分!」他更指出,台灣要克服關鍵零組件的研發,需要政府的協助、配合與支持,需要耐心、決心去創造環境,真正讓產業能夠開花結果。

目前上銀和研華的合作已顯示一個好的現象,上銀生產機器手臂、伺服馬達、驅動器技術;而研華則掌握控制器及機器視覺軟硬體技術,雙方的合作,能夠加速產業發展。

關鍵報告二 服務型機器人產值二○二一年超過工業型機器人

根據調查研究機構Freedonian預估,未來全世界機器人需求將高速成長,二○二一年全球市場需求達到三三四億美元,而服務型機器人需求值將高於工業型機器人,屆時全球機器人市場的繁榮景象絕對超乎想像,全球各公司將搶食這塊大餅,而台灣能否抓住商機?

羅仁權認為,一般服務型機器人所要求的性能,相對工業型機器人簡單,因此創意將會是關鍵。以家用清掃機器人為例,目前已是紅海市場,台灣包括松騰、微星等業者都有投入,儘管鎖定中低價位市場開發,仍受到相似價位的國外廠商競爭,因此如何結合智慧管理發展出新的功能,甚至新一代清潔機器人,才會有機會競逐!

關鍵報告三 醫療、照護型機器人,商機無限

工業型機器人發展時間長,在應用上也相當廣泛,然而市場上幾乎六成市占率都已被機器人四大家族,日本安川、發那科、德國KUKA、瑞士ABB所壟斷,台灣能搶占的市場有限。羅仁權對此也指出,醫療型機器人的附加價值高,除了發展工業型機器人外,也應該注重資源的分配。

台灣服務型機器人目前也聚焦醫護、照護等應用領域,工研院開發的行動輔助機器人,便受到日本重視進而合作開發,預計後年可商品化;上銀也積極進軍醫療器材市場,包括投入復建與微創手術機器人,目前也已在臨床實驗階段。

找出台灣的優勢 抓住機器人時代不難!

台灣走過自動化發展的三個階段,從低成本自動化、生產自動化,再到產業自動化,直到今日結合電子產業、化學工業等,發展出相關機器人產業。

當台灣的工業機器人零組件發展陷入瓶頸時,如何去突破創新? 當趨勢從工業機器人,逐步邁向陪伴照顧、輔助行動的家用機器人,如何不在這龐大的商機中缺席,都必須仰賴政府、學術界、產業界共同努力與關心!

【完整內容請見《卓越》月刊2014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