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也能開創第二次「婚紗產業高峰」
婚紗市場充滿商機,希望擁有新鮮體驗的新人,多會因為自助旅行的便利性逐漸提升,而紛紛響往海外婚紗拍攝;但在國人往外消費同時,他國新人也正懷抱著探索心,將台灣獨特景色納入自己的婚紗照。
大陸婚紗公司裡,各層樓都是不同的室內景,新人每到新的場景,便由負責該樓層的造型師團隊接力分工完成打扮。與之對比的,在台灣拍攝婚紗的每對新人都擁有專屬的工作團隊,一整天跟隨著上山下海,也就不會出現「一個造型師每天幾乎都會摸過十幾顆頭」的奇異現象。
小而美的精緻服務是台灣招牌
有不少來自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的新人選擇台灣作為自己婚紗照背景和享受蜜月的目的地。以香港為例,每年四萬對左右的新人中,就有約五至六千對來台拍攝婚紗。
相對於當地的高物價,香港新人在台灣完成婚紗拍攝後,還可以有餘錢輕輕鬆鬆規劃出屬於兩人的旅行。工作團隊的技術、天然環境的獨特,這些在在都是吸引國外顧客的優勢。
香港人因為當地缺乏自然風景,來台多要求在陽明山、海邊等可以展現出廣闊景色的地點拍攝;中國人則偏好與可以表明他們親自來台的建築物合影,如:101大樓、中正紀念堂、士林官邸……等,即使在對岸也相當著名的景點。
海外婚攝其實一點也不賺錢
在台灣接一場婚禮就新台幣三萬多元起跳,帶團出去,其實很多攝影師和造型師是不划算的,在海外拍攝期間的基本開銷都是要自己買單。胖哥舉例,像法國一條土司就超過台幣一百元,國外消費又比台灣高,除非是永續經營或有配合廠商,不然真的很不賺,有的攝影師甚至還自己帶泡麵盡量減低消費。
「基本上都是為了經驗值,就像面試一樣,新人在挑攝影師時,有跑過海外的當然會比較加分。」胖哥說道,這幾年心態轉成夠用就好,幸福產業如果靠太多包裝,就失真了。「有些價碼是攝影師有本事,但我認為我只值這個錢,開那麼高沒用,對得起自己就好」。
在婚紗界服務近二十年的MiAmor彩妝造型首席汪沛渝也表示,心態調整很重要,就當作出去玩、交朋友,心態變了,觀點就會跟著改變。作為一個幸福產業的推手,她至今仍會被每次的婚禮氣氛所感動,「這份工作要的就是一份感情,我認為它完美每個人的人生一部分,是幸福的工作,很神聖的」。
官商應合作 招徠全世界潛在客戶
如同自由行的興起,關於海外婚紗的資訊越來越容易取得,新人挑選工作團隊成員時的自主權較以往相對提高許多,喜歡哪個攝影師的風格、偏好哪位造型師的搭配眼光,通通都可以隨心所欲地抉擇。
契約,是一種強制雙方履行的憑據。不少規劃海外拍攝婚紗的台灣新人都有著共同弊病:認為已經幫忙支付期間旅費了,便要求攝影師免費或低價為他們拍攝。假使一個攝影師具有高水平的拍攝技巧,怎會甘於降低價格呢?
有些工作團隊為了累積作品和經驗,願意低價,甚至是無償提供服務。更糟糕者,還會在毫無相關經驗的前提下,帶著新人出國拍攝!遺憾的是,目前尚無人把關工作團隊品質和合理的契約內容,只能一再提醒新人多看、多打聽。
韓國政府對於怎麼將某產業包裝得明亮動人非常有一套,出資也毫不手軟。韓劇、明星代言已經是基本招數,部分當地婚紗業者甚至著手和醫美機構合作、和綜藝節目做連結,如:《我們結婚了》吸引心生嚮往的適婚觀眾前往體驗與明星相似的婚禮體驗。
台灣在官方贊助方面尚未擁有完整配套措施,目前為止,僅有台北市政府為每一次的婚紗出國參展提供新台幣三萬元贊助金,而且有許多資格的限制;綁手綁腳的資金支出,如何讓台灣婚紗產業業者放手一搏?
站穩根基 下一步進軍國際
目前台灣婚紗市場的極限在於「地域性」。本地內需一旦不夠,人們薪水不高,所有消費力將隨之萎縮。台灣婚紗市場規模正介於「正好能養得起業內人員,但也無法讓人多賺到錢」程度。這樣的供需環境使多少人困在原地?
「其實,台灣很多工作室已經有國際級水準,我很期待攝影師可以將經營方向設定為與國際接軌、和世界攝影師接觸。」婚攝鯊魚說道,不少台灣攝影師受限於「想要有能得獎的作品,就只能到國外拍攝」的想法。但實際上,應先將基礎打穩,慢慢透過國際參賽等管道和世界接軌,推廣台灣軟實力,也經由和同業互相競爭的前提,提升自己能力。
《新娘物語》雜誌副總編輯賴怡美也感嘆,很多國內攝影師為了配合消費市場而將自己的服務價格降低,是不會掙到開拓國際市場機會的。藉由參加國際比賽提升自我價值、打開知名度後,自然會逐漸擁有更高竿的發展,收費水平上揚後,自然會有更多可以精進自己的機會和場合,形成良性循環。
為了突破地域性限制,也是增加國內所得,賴怡美建議工作團隊可以考慮由「帶著新人到國外拍攝婚紗」拓展市場到「讓國外新人能指名要台灣團隊來服務」,讓台灣婚紗業的視野更上一層樓,讓台灣攝影師無論在專業技術、自我行銷等方面都能與國際接軌,創下第二次「台灣婚紗產業高峰」不是不可及的夢想。
【完整內容請見《卓越》月刊2014年8月號】
大陸婚紗公司裡,各層樓都是不同的室內景,新人每到新的場景,便由負責該樓層的造型師團隊接力分工完成打扮。與之對比的,在台灣拍攝婚紗的每對新人都擁有專屬的工作團隊,一整天跟隨著上山下海,也就不會出現「一個造型師每天幾乎都會摸過十幾顆頭」的奇異現象。
小而美的精緻服務是台灣招牌
透過觀景窗,看見的是人與人的之間的情感,透過照片讓新人看見原來自己如此幸福。(婚攝鯊魚影像工作室/提供)
有不少來自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的新人選擇台灣作為自己婚紗照背景和享受蜜月的目的地。以香港為例,每年四萬對左右的新人中,就有約五至六千對來台拍攝婚紗。
相對於當地的高物價,香港新人在台灣完成婚紗拍攝後,還可以有餘錢輕輕鬆鬆規劃出屬於兩人的旅行。工作團隊的技術、天然環境的獨特,這些在在都是吸引國外顧客的優勢。
香港人因為當地缺乏自然風景,來台多要求在陽明山、海邊等可以展現出廣闊景色的地點拍攝;中國人則偏好與可以表明他們親自來台的建築物合影,如:101大樓、中正紀念堂、士林官邸……等,即使在對岸也相當著名的景點。
海外婚攝其實一點也不賺錢
在台灣接一場婚禮就新台幣三萬多元起跳,帶團出去,其實很多攝影師和造型師是不划算的,在海外拍攝期間的基本開銷都是要自己買單。胖哥舉例,像法國一條土司就超過台幣一百元,國外消費又比台灣高,除非是永續經營或有配合廠商,不然真的很不賺,有的攝影師甚至還自己帶泡麵盡量減低消費。
「基本上都是為了經驗值,就像面試一樣,新人在挑攝影師時,有跑過海外的當然會比較加分。」胖哥說道,這幾年心態轉成夠用就好,幸福產業如果靠太多包裝,就失真了。「有些價碼是攝影師有本事,但我認為我只值這個錢,開那麼高沒用,對得起自己就好」。
在婚紗界服務近二十年的MiAmor彩妝造型首席汪沛渝也表示,心態調整很重要,就當作出去玩、交朋友,心態變了,觀點就會跟著改變。作為一個幸福產業的推手,她至今仍會被每次的婚禮氣氛所感動,「這份工作要的就是一份感情,我認為它完美每個人的人生一部分,是幸福的工作,很神聖的」。
官商應合作 招徠全世界潛在客戶
如同自由行的興起,關於海外婚紗的資訊越來越容易取得,新人挑選工作團隊成員時的自主權較以往相對提高許多,喜歡哪個攝影師的風格、偏好哪位造型師的搭配眼光,通通都可以隨心所欲地抉擇。
契約,是一種強制雙方履行的憑據。不少規劃海外拍攝婚紗的台灣新人都有著共同弊病:認為已經幫忙支付期間旅費了,便要求攝影師免費或低價為他們拍攝。假使一個攝影師具有高水平的拍攝技巧,怎會甘於降低價格呢?
有些工作團隊為了累積作品和經驗,願意低價,甚至是無償提供服務。更糟糕者,還會在毫無相關經驗的前提下,帶著新人出國拍攝!遺憾的是,目前尚無人把關工作團隊品質和合理的契約內容,只能一再提醒新人多看、多打聽。
韓國政府對於怎麼將某產業包裝得明亮動人非常有一套,出資也毫不手軟。韓劇、明星代言已經是基本招數,部分當地婚紗業者甚至著手和醫美機構合作、和綜藝節目做連結,如:《我們結婚了》吸引心生嚮往的適婚觀眾前往體驗與明星相似的婚禮體驗。
台灣在官方贊助方面尚未擁有完整配套措施,目前為止,僅有台北市政府為每一次的婚紗出國參展提供新台幣三萬元贊助金,而且有許多資格的限制;綁手綁腳的資金支出,如何讓台灣婚紗產業業者放手一搏?
站穩根基 下一步進軍國際
目前台灣婚紗市場的極限在於「地域性」。本地內需一旦不夠,人們薪水不高,所有消費力將隨之萎縮。台灣婚紗市場規模正介於「正好能養得起業內人員,但也無法讓人多賺到錢」程度。這樣的供需環境使多少人困在原地?
「其實,台灣很多工作室已經有國際級水準,我很期待攝影師可以將經營方向設定為與國際接軌、和世界攝影師接觸。」婚攝鯊魚說道,不少台灣攝影師受限於「想要有能得獎的作品,就只能到國外拍攝」的想法。但實際上,應先將基礎打穩,慢慢透過國際參賽等管道和世界接軌,推廣台灣軟實力,也經由和同業互相競爭的前提,提升自己能力。
《新娘物語》雜誌副總編輯賴怡美也感嘆,很多國內攝影師為了配合消費市場而將自己的服務價格降低,是不會掙到開拓國際市場機會的。藉由參加國際比賽提升自我價值、打開知名度後,自然會逐漸擁有更高竿的發展,收費水平上揚後,自然會有更多可以精進自己的機會和場合,形成良性循環。
為了突破地域性限制,也是增加國內所得,賴怡美建議工作團隊可以考慮由「帶著新人到國外拍攝婚紗」拓展市場到「讓國外新人能指名要台灣團隊來服務」,讓台灣婚紗業的視野更上一層樓,讓台灣攝影師無論在專業技術、自我行銷等方面都能與國際接軌,創下第二次「台灣婚紗產業高峰」不是不可及的夢想。
【完整內容請見《卓越》月刊2014年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