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運杓:未來將與台灣拓展更多合作機會

東大門聯合商會會長洪運杓此次來台參訪,主要是協助東大門成衣商會台北支部的成立,希望未來可以與台灣有更多互動合作機會,結合商圈、服裝秀等等。

東大門聯合商會海外支部第一站,落腳台北南京東路,未來不管是大、中、小盤商,抑或是跑單幫對東大門有任何問題,包括服裝品質、價格、款式都可以和支部洽詢,得到解答。

談政府、商會力量對東大門貢獻:三方積極努力,東大門蛻變

(楊婷婷/攝影)
韓流一波波入侵亞洲,韓國政府也相當重視,每年花費大筆的預算在東大門,包括環境維護、投注資金行銷、市場的管理等。另外也做設計師的培訓,平均每個月會有六十萬件新商品上架,更創造出十五萬個工作機會。
東大門聯合商會也在各方面提供全方位的協助,像在法律顧問諮詢、店家經營、衣服製造、稅賦問題等,若是廠商需要舉辦服裝秀,商會也會協助提供場地。

除透過政府與商會的協助,東大門店家自己也相當積極努力經營,才能形成現有的東大門規模,吸引整個亞洲的批發客、觀光客前來,也是因為政府、商會、店家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讓東大門從過去的綜合市場,蛻變成現代化商場,在亞洲發光發熱。

過去東大門與五分埔,兩者規模差距不大,然而現在東大門卻能迅速發展成亞洲服裝重鎮,是有其原因的。

以市場的概念來分析,東大門不是賣便宜貨的地方,而是把好貨賣便宜的地方;市場內店家之間的關係是互相協助的關係,非競爭關係,而市場並非單純買貨的地方,而是讓老百姓感覺到生動活潑,享受文化的地方。

當然,無論政府有多少幫助,東大門店家沒有努力的話,東大門仍難以發展。因為市場的發展取決於市場代表的一種態度,代表是否能為市場用心做事,而非追求個人的利益。

韓國的市場代表,甚至花自己的錢,致力於商人們的團結。定期開會討論好壞,讓產品生產數量增加,便可降低製造成本、降低運費,最後把好貨以便宜的價格提供給消費者,這就是其追求團結的原因,也就是東大門發展起來的原因。

更特別的是,東大門有許多店家老闆都是年輕人,這些年輕人擁有計劃、想法,讓成衣跨越傳統產業的侷限,接納新的想法、新的潮流。尤其這些年輕人賺到錢後,還會持續再投入,做更多計劃案的開發,刺激產業的更新與發展。這和上一代經營者,在賺到錢後,用來投資買房、土地的想法較為不同。

也因為年輕一代對網路的敏度高,透過網站、搜尋網、G-market全方位網路行銷,海外買家在國外便可以直接利用網路批發買賣。

談韓流風潮與人工成本問題:韓國人普遍心態,是讓產業留在國內

東大門的崛起,與其保留一條龍的生產方式有很大關係,才可能達成早上畫出設計圖,晚上就可以在櫃位銷售的一日時尚圈。

這僅有十分鐘路程的產業聚落,不僅速度快,更具備質感佳、擁有設計感的特性,並且達到產業分工的效果。若是較新的商品數量小,家庭式工廠可以馬上接單;數量大的商品,則交由大工廠負責,分工清楚完整。

尤其在產品的品質上要求嚴格,只要品質上有問題就會馬上淘汰,這些產業聚落內的店家、工廠,雖然彼此是競爭關係,但是透過商會幫助,進而成為合作關係。

當然隨著經濟的成長,人工成本也相對上漲,但是東大門讓整體成衣產業向上發展,年產值達到新台幣四千五百億元,因此可把人工薪水拉高,讓人工避免外移。

韓國一方面將成衣提升為流行時尚,一種專業技術,而不是全然勞力密集;另一方面,在後端的製造,也因為產業蓬勃發展,連最基層縫紉人員,薪資都能比一般同業高,達到該有的水準。

更特別的是,「賺錢重要,更重要的是一起賺錢」是普遍韓國人的心態。不僅政府扶植產業、有錢人積極投資,最重要是東大門的「每個人」,像是工廠人員的每天工時長、一年休假少,仍然賣力工作,是因為他們體認到,如果工廠外移到大陸,韓國將會失去很多工作機會,產業可能面臨空洞化,因此大部分的人都努力想把產業留在韓國,也比較願意將資金投注在國內,縱使有部分工廠至大陸設廠,但這些韓國公司仍會保留在韓國的工廠,繼續營運。

談到東大門未來的規劃,洪運杓希望未來不只發展現有的觀光和購物商機,還要將食、住、行、娛樂發展起來,比如將旅館住宿,各式美食等都涵蓋在東大門區塊,讓觀光效益更加擴大。

【完整內容請見《卓越》月刊2014年9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