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灣A+企業排行榜出爐!轉折年抓緊潛力股逢低布局
2021年全球籠罩在各種不確定因素,經濟緩步復甦,台股衝破萬八關卡,衝上歷史新高,全年飆漲3486點,讓投資人樂開懷。面對2022年更多震盪挑戰,《遠見》為投資人找出優質股,繫緊安全帶亦能穩穩賺!
2022年,全球經濟震盪式復甦,台股上沖下洗,各金融機構不約而同呼籲投資人:「2022請繫好安全帶!」
去年,台股熱度狂飆,不僅衝破「萬八」關卡,來到1萬8291點歷史新高,打破30年來天花板1萬2682點,全年更飆漲3486點,成交量也創下歷史天量7727億元,堪稱台股史上最大驚奇。
走過台股驚奇的一年,今年產業將面臨哪些挑戰?
《遠見》與台灣經濟新報(TEJ)合作,連續第四年進行「台灣A+企業排行榜」。今年排行榜數據,採2021整年財報為計算基礎,將股價等數字更新至3月31日,檢視近五年的獲利表現。
根據本次A+企業排行榜的篩選條件,從2021年1767家上市櫃公司中,找出成長動能強勁的「黑馬成長王」、維持穩健獲利的「長青獲利王」,以及股價一枝獨秀、受投資人青睞的「類股股王」。
今年,維持去年篩選標準。黑馬成長王的篩選規則為,從上市櫃公司中,選出2021的淨利成長率≧50%,同時必須符合營收為正成長、毛利率在10%以上,以及EPS達4元。最後榜單出爐,共242強,足足是去年的兩倍有餘。
長青獲利王,則是從上市櫃公司中,選出每年賺進半個資本額,並從2017∼2021年連續5年,每年EPS皆在5元以上的前100大企業。
投資人最關切的「股價」表現,本次的類股股王,篩選條件與去年相同,以證交所、櫃買中心,針對所有上市櫃公司的產業分類為原則,扣除存託憑證類,分別有28及27類,從中找出股價最高的類股股王。
只要符合成長王、獲利王,或是類股王任一面向的嚴選標準,就可得到一顆星,至多可獲三顆星。
三星企業〉上市櫃公司獲利爆發年,6企業勇奪三冠王
盤點本次「2022台灣A+企業」榜單,不難看出,去年整體上市櫃企業和資本市場高唱凱歌,均是大豐收的一年
經過嚴選的「三冠王」共有6家,是去年的兩倍,兩顆星的「雙冠王」則有50家(表),較去年的38家多了12家;今年獲得1顆星的傑出企業則有280家,相較去年調查的188家,更是多出了92家。
此外,本刊亦列出黑馬成長王242強、長青獲利100強(請見以下),提供投資人參考。
首先,奪得今年三冠王的,包括其他電子業的弘塑、化學工業的上品、生技醫療業的晶碩、貿易百貨業的富邦媒、電子零組件產業的AES-KY,以及半導體業的矽力-KY。
弘塑及上品,分別是半導體濕製程設備供應商、半導體關鍵材料氟素樹脂設備及材料供應商,剖析其出線關鍵,是隨著半導體大廠持續擴產,供應鏈業績持續上揚之故。
觀察弘塑2021年全年稅後淨利6.69億元、年增68.7%,每股大賺23.47元,雙創歷史新高;上品78%營收來自半導體廠,去年稅後淨利9.66億元、每股盈餘也有13.94元。
法人表示,弘塑和上品都是台積電供應鏈之一,只要台積電擴產,它們表現都不會太差。其中,身為半導體特用化學品供應商的上品,為製程必需品且成本占比低,被取代機率並不高,有機會跟著半導體廠一同成長。
本次三冠王之一的晶碩,是和碩集團旗下隱形眼鏡廠,去年全球隱形眼鏡需求恢復至疫情前水準,同時擁有代工及自有品牌優勢的晶碩,因其矽水膠產品開發進度亦有所成,去年稅後淨利12.48億元,年增74%,每股賺17.84元,均創下歷史新高。
另一個三冠王富邦媒,旗下通路包含momo購物網、摩天商城、電視購物及型錄購物,持續受惠宅食商機爆發,以及疫情重塑消費習慣,獲利再攀新猷,2021年稅後淨利32.8億元,每股盈餘18.02元。日前「南區儲配運輸物流中心」已正式上梁,待2023年完工加入營運陣容,可望加速驅動南台灣最後一哩路的配送服務,增加營運效能。
AES-KY是高功率鋰電池模組廠,營收來自電動自行車及資料中心電池模組,在歐美補助政策之下,營運強勁成長;電源管理IC廠矽力-KY同樣受惠趨勢題材,成長動能來自車用、伺服器與5G基地台,法人預估,今年營收可望有年增兩到三成的水準。
二星企業〉電子類股打下半壁江山
再看二星榜單,寶雅、鮮活果汁、儒鴻、申豐等常勝軍之外,觀察本次50家雙冠王企業中,有一半都是電子股,與去年趨勢亦同。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去年上市櫃公司整體獲利達4.3兆,年增逾七成,繳出史上最猛成績單。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遠端會議及交易需求持續,去年電子供應鏈面臨缺貨漲價潮,均大幅反映在廠商獲利上。電子股占台股市值比重高,加上台灣製造具有領先優勢,使得電子產業在去年獲利及股價表現均不俗。
本次的黑馬成長王,表現最突出驚豔的是文化創意股華義,淨利年成長率竟高達163倍;鋼鐵股大成鋼的114倍、航運股慧洋-KY的73倍,也同樣在景氣循環下上演獲利大驚奇。
包括化學工業股台蠟、光電股力特、群創、友達;電腦及週邊股撼訊、鋼鐵股中鋼、建材營造股豐謙等,淨利年成長率則介於20∼57倍的幅度,也相當可觀。
成長王242強〉「供不應求」,半導體、航運、鋼鐵成長強勁
兆豐投顧協理黃國偉觀察,本次黑馬成長王名單,都是去年產業景氣及營運表現最好的產業,包括:鋼鐵、航運、半導體、IC設計及光電等,均因疫情緩和,短時間需求暴增,在「供不應求」的情境下,推升獲利大幅成長。
鋼鐵股則睽違13年重返榮耀,大部分公司均在2021年來到自2008年以來獲利最好的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鋼鐵、塑化等原物料均屬產業循環股,產業製程維持十多年來水平,其成長與否、景氣榮枯,取決於市場上供給與需求的變動,與電子產品等成長股題材大不相同。
去年,遭逢疫情稍微緩和,需求大幅開出,使得供不應求,鋼價大幅往上漲,是鋼鐵股成長力道強的原因。
航運股亦然。黃國偉分析,航運產業景氣已低迷超過12年。觀察長榮獲利,過去十幾年來都不太賺錢,即便有賺,也是小賺。
至於這兩年受到矚目的航海王——貨櫃航運亦同。過去需求不高,自然企業也不會砸鉅額資本支出購買新船。然而,疫情下引起塞港之亂,不但讓船隻供應量不足問題浮現,貨櫃船更苦於塞港,運價在一年內足足漲了五倍之多,都反映在獲利表現上。
但要留意的是,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表示,目前包括Alphaliner、Drewry及Clarksons等研究機構都預測,2023年起將有大量新船下水,貨櫃航運恐怕逆轉成「供過於求」,屆時貨櫃航運商的獲利恐有下滑的疑慮。
備受全球關注的半導體產業,近兩年有「晶片缺」,黃國偉指出,其中所導致的漲價效應,更明顯地反映在成熟製程(28奈米以上),而非高階製程(28奈米以下)。
過去較低階的成熟製程產品,一般僅在8吋廠投產較符合效益,偏偏過去8吋廠都沒有增加,因為許多廠商考量成熟製程利潤不高,過去在相關設備投資上沒有太大的著墨。
然而,去年居家熱潮下,民眾報復性消費的家電及玩具等商品,只需用到低階晶片,在8吋廠沒有增廠之下,報價每個月、每一季都因供不應求而往上漲。
光電產業也面臨相同問題。台灣兩大面板廠主要製造以LCD面板螢幕為主,過去LCD的螢幕在全球沒有擴增太多產能,甚至還有產能退出,轉做較高毛利的OLED螢幕。
但LCD好處是便宜,目前市場多數中低階產品,還是以LCD的面板為主。需求增加,產能又減少,面板價格大幅度揚升,獲利也是大好。
至於本次前100大長青獲利王名單,不意外的,同樣以半導體及電子相關的企業為主。
蕭乾祥解讀,半導體為台廠最具競爭優勢的產業,在晶圓代工等大廠持續推動先進製程,且終端需求如5G及高速傳輸用IC、車用IC等需求快速成長下,雖然短期供需遭遇部分逆風,但長期成長趨勢下,仍可關注載板、第三代半導體、半導體設備等次族群,今年可望維持成長態勢。
下半年布局,回歸謹慎判斷
「惟要留意的是,去年最好的產業,目前看來都有高峰要往下走的現象,且跡象非常非常明顯,」黃國偉提醒,去年是「轉折年」,今年產業將會逐步回歸正常化,回到「正常的波動範圍內」。
過去爆發性成長的榮景,恐怕無法延續至今年,去年投資情緒激昂的散戶們,今年布局上恐怕要回歸謹慎判斷。
「A+企業名單仍有參考性,但在投資市場上,對個股未來要有看法,」黃國偉建議,投資人可以就本次A+企業名單為基礎,追蹤今年營運表現的狀況,去年高成長、高獲利的股票,只要在今年維持小幅成長自然最好,若衰退,幅度也不要太大,而當股價出現修正時,就是趁低檔撿便宜的投資機會。
他強調,任何投資雖然要考慮獲利數據,但最終還是要回歸在股價上,畢竟,股價才是決定投資獲利與否的關鍵。
--
【2022三冠王篩選標準】
◎成長王:上市櫃公司中,選出2021的淨利成長率≧50%,同時必須符合營收為正成長、毛利率在10%以上,且EPS達4元,符合條件得一顆星
◎獲利王:上市櫃公司中,2017∼2021年連續5年每年EPS≧5元;每年賺進50%資本額的前100大企業,符合條件得一顆星
◎類股王:以證交所、櫃買中心針對所有上市櫃公司的產業分類為原則,扣除存託憑證類,分別有28類、27類,從中找出股價最高的類股股王,符合條件得一顆星
註:1.營收資料依據各公司2021年財報 2.近年EPS表現統計期間為2017∼2021年 3.股價為2022年3月31日收盤價 4.現金股利率算式:現金股利總額/市值X100%,市值採用2022/3/31資料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5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05月號:https://bit.ly/3LD0XtG】
2022年,全球經濟震盪式復甦,台股上沖下洗,各金融機構不約而同呼籲投資人:「2022請繫好安全帶!」
去年,台股熱度狂飆,不僅衝破「萬八」關卡,來到1萬8291點歷史新高,打破30年來天花板1萬2682點,全年更飆漲3486點,成交量也創下歷史天量7727億元,堪稱台股史上最大驚奇。
走過台股驚奇的一年,今年產業將面臨哪些挑戰?
《遠見》與台灣經濟新報(TEJ)合作,連續第四年進行「台灣A+企業排行榜」。今年排行榜數據,採2021整年財報為計算基礎,將股價等數字更新至3月31日,檢視近五年的獲利表現。
根據本次A+企業排行榜的篩選條件,從2021年1767家上市櫃公司中,找出成長動能強勁的「黑馬成長王」、維持穩健獲利的「長青獲利王」,以及股價一枝獨秀、受投資人青睞的「類股股王」。
今年,維持去年篩選標準。黑馬成長王的篩選規則為,從上市櫃公司中,選出2021的淨利成長率≧50%,同時必須符合營收為正成長、毛利率在10%以上,以及EPS達4元。最後榜單出爐,共242強,足足是去年的兩倍有餘。
長青獲利王,則是從上市櫃公司中,選出每年賺進半個資本額,並從2017∼2021年連續5年,每年EPS皆在5元以上的前100大企業。
投資人最關切的「股價」表現,本次的類股股王,篩選條件與去年相同,以證交所、櫃買中心,針對所有上市櫃公司的產業分類為原則,扣除存託憑證類,分別有28及27類,從中找出股價最高的類股股王。
只要符合成長王、獲利王,或是類股王任一面向的嚴選標準,就可得到一顆星,至多可獲三顆星。
三星企業〉上市櫃公司獲利爆發年,6企業勇奪三冠王
盤點本次「2022台灣A+企業」榜單,不難看出,去年整體上市櫃企業和資本市場高唱凱歌,均是大豐收的一年
經過嚴選的「三冠王」共有6家,是去年的兩倍,兩顆星的「雙冠王」則有50家(表),較去年的38家多了12家;今年獲得1顆星的傑出企業則有280家,相較去年調查的188家,更是多出了92家。
此外,本刊亦列出黑馬成長王242強、長青獲利100強(請見以下),提供投資人參考。
首先,奪得今年三冠王的,包括其他電子業的弘塑、化學工業的上品、生技醫療業的晶碩、貿易百貨業的富邦媒、電子零組件產業的AES-KY,以及半導體業的矽力-KY。
弘塑及上品,分別是半導體濕製程設備供應商、半導體關鍵材料氟素樹脂設備及材料供應商,剖析其出線關鍵,是隨著半導體大廠持續擴產,供應鏈業績持續上揚之故。
觀察弘塑2021年全年稅後淨利6.69億元、年增68.7%,每股大賺23.47元,雙創歷史新高;上品78%營收來自半導體廠,去年稅後淨利9.66億元、每股盈餘也有13.94元。
法人表示,弘塑和上品都是台積電供應鏈之一,只要台積電擴產,它們表現都不會太差。其中,身為半導體特用化學品供應商的上品,為製程必需品且成本占比低,被取代機率並不高,有機會跟著半導體廠一同成長。
本次三冠王之一的晶碩,是和碩集團旗下隱形眼鏡廠,去年全球隱形眼鏡需求恢復至疫情前水準,同時擁有代工及自有品牌優勢的晶碩,因其矽水膠產品開發進度亦有所成,去年稅後淨利12.48億元,年增74%,每股賺17.84元,均創下歷史新高。
另一個三冠王富邦媒,旗下通路包含momo購物網、摩天商城、電視購物及型錄購物,持續受惠宅食商機爆發,以及疫情重塑消費習慣,獲利再攀新猷,2021年稅後淨利32.8億元,每股盈餘18.02元。日前「南區儲配運輸物流中心」已正式上梁,待2023年完工加入營運陣容,可望加速驅動南台灣最後一哩路的配送服務,增加營運效能。
AES-KY是高功率鋰電池模組廠,營收來自電動自行車及資料中心電池模組,在歐美補助政策之下,營運強勁成長;電源管理IC廠矽力-KY同樣受惠趨勢題材,成長動能來自車用、伺服器與5G基地台,法人預估,今年營收可望有年增兩到三成的水準。
二星企業〉電子類股打下半壁江山
再看二星榜單,寶雅、鮮活果汁、儒鴻、申豐等常勝軍之外,觀察本次50家雙冠王企業中,有一半都是電子股,與去年趨勢亦同。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去年上市櫃公司整體獲利達4.3兆,年增逾七成,繳出史上最猛成績單。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遠端會議及交易需求持續,去年電子供應鏈面臨缺貨漲價潮,均大幅反映在廠商獲利上。電子股占台股市值比重高,加上台灣製造具有領先優勢,使得電子產業在去年獲利及股價表現均不俗。
本次的黑馬成長王,表現最突出驚豔的是文化創意股華義,淨利年成長率竟高達163倍;鋼鐵股大成鋼的114倍、航運股慧洋-KY的73倍,也同樣在景氣循環下上演獲利大驚奇。
包括化學工業股台蠟、光電股力特、群創、友達;電腦及週邊股撼訊、鋼鐵股中鋼、建材營造股豐謙等,淨利年成長率則介於20∼57倍的幅度,也相當可觀。
成長王242強〉「供不應求」,半導體、航運、鋼鐵成長強勁
兆豐投顧協理黃國偉觀察,本次黑馬成長王名單,都是去年產業景氣及營運表現最好的產業,包括:鋼鐵、航運、半導體、IC設計及光電等,均因疫情緩和,短時間需求暴增,在「供不應求」的情境下,推升獲利大幅成長。
鋼鐵股則睽違13年重返榮耀,大部分公司均在2021年來到自2008年以來獲利最好的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鋼鐵、塑化等原物料均屬產業循環股,產業製程維持十多年來水平,其成長與否、景氣榮枯,取決於市場上供給與需求的變動,與電子產品等成長股題材大不相同。
去年,遭逢疫情稍微緩和,需求大幅開出,使得供不應求,鋼價大幅往上漲,是鋼鐵股成長力道強的原因。
航運股亦然。黃國偉分析,航運產業景氣已低迷超過12年。觀察長榮獲利,過去十幾年來都不太賺錢,即便有賺,也是小賺。
至於這兩年受到矚目的航海王——貨櫃航運亦同。過去需求不高,自然企業也不會砸鉅額資本支出購買新船。然而,疫情下引起塞港之亂,不但讓船隻供應量不足問題浮現,貨櫃船更苦於塞港,運價在一年內足足漲了五倍之多,都反映在獲利表現上。
但要留意的是,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表示,目前包括Alphaliner、Drewry及Clarksons等研究機構都預測,2023年起將有大量新船下水,貨櫃航運恐怕逆轉成「供過於求」,屆時貨櫃航運商的獲利恐有下滑的疑慮。
備受全球關注的半導體產業,近兩年有「晶片缺」,黃國偉指出,其中所導致的漲價效應,更明顯地反映在成熟製程(28奈米以上),而非高階製程(28奈米以下)。
過去較低階的成熟製程產品,一般僅在8吋廠投產較符合效益,偏偏過去8吋廠都沒有增加,因為許多廠商考量成熟製程利潤不高,過去在相關設備投資上沒有太大的著墨。
然而,去年居家熱潮下,民眾報復性消費的家電及玩具等商品,只需用到低階晶片,在8吋廠沒有增廠之下,報價每個月、每一季都因供不應求而往上漲。
光電產業也面臨相同問題。台灣兩大面板廠主要製造以LCD面板螢幕為主,過去LCD的螢幕在全球沒有擴增太多產能,甚至還有產能退出,轉做較高毛利的OLED螢幕。
但LCD好處是便宜,目前市場多數中低階產品,還是以LCD的面板為主。需求增加,產能又減少,面板價格大幅度揚升,獲利也是大好。
至於本次前100大長青獲利王名單,不意外的,同樣以半導體及電子相關的企業為主。
蕭乾祥解讀,半導體為台廠最具競爭優勢的產業,在晶圓代工等大廠持續推動先進製程,且終端需求如5G及高速傳輸用IC、車用IC等需求快速成長下,雖然短期供需遭遇部分逆風,但長期成長趨勢下,仍可關注載板、第三代半導體、半導體設備等次族群,今年可望維持成長態勢。
下半年布局,回歸謹慎判斷
「惟要留意的是,去年最好的產業,目前看來都有高峰要往下走的現象,且跡象非常非常明顯,」黃國偉提醒,去年是「轉折年」,今年產業將會逐步回歸正常化,回到「正常的波動範圍內」。
過去爆發性成長的榮景,恐怕無法延續至今年,去年投資情緒激昂的散戶們,今年布局上恐怕要回歸謹慎判斷。
「A+企業名單仍有參考性,但在投資市場上,對個股未來要有看法,」黃國偉建議,投資人可以就本次A+企業名單為基礎,追蹤今年營運表現的狀況,去年高成長、高獲利的股票,只要在今年維持小幅成長自然最好,若衰退,幅度也不要太大,而當股價出現修正時,就是趁低檔撿便宜的投資機會。
他強調,任何投資雖然要考慮獲利數據,但最終還是要回歸在股價上,畢竟,股價才是決定投資獲利與否的關鍵。
--
【2022三冠王篩選標準】
◎成長王:上市櫃公司中,選出2021的淨利成長率≧50%,同時必須符合營收為正成長、毛利率在10%以上,且EPS達4元,符合條件得一顆星
◎獲利王:上市櫃公司中,2017∼2021年連續5年每年EPS≧5元;每年賺進50%資本額的前100大企業,符合條件得一顆星
◎類股王:以證交所、櫃買中心針對所有上市櫃公司的產業分類為原則,扣除存託憑證類,分別有28類、27類,從中找出股價最高的類股股王,符合條件得一顆星
註:1.營收資料依據各公司2021年財報 2.近年EPS表現統計期間為2017∼2021年 3.股價為2022年3月31日收盤價 4.現金股利率算式:現金股利總額/市值X100%,市值採用2022/3/31資料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5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05月號:https://bit.ly/3LD0XtG】